中新網桂林4月1日電(歐惠蘭 張雷)3月31日,在廣西銀竹老山資源冷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0株資源冷杉幼苗被移植到“祖籍地”。這是中國發現資源冷杉以來,首次實現野外回歸種植,對壯大資源冷杉種群數量,研究北半球植物區係發展演變、生物多樣性以及冷杉屬植物的系統演化等具有重要科研價值。
資源冷杉(Abiesziyuanensis)是中國南方著名的孑遺瀕危植物,1977年首先發現于廣西資源縣銀竹老山並因此命名,1980年發表公佈。資源冷杉屬於環境敏感型樹種,是第四紀冰川在中國南方週期性進退的“活證據”,也是探索全球氣候週期性變化的重要實驗材料。
受全球氣候變化與人為活動影響,資源冷杉自然分佈範圍狹窄,種群數量稀少,生境脆弱。自1977年被發現以來,銀竹老山的資源冷杉種群已嚴重退化,植株數量從1000多株急劇減少到僅僅86株,已陷入極度瀕危狀況。
“調查顯示,自1977年首次發現以來,銀竹老山從未在資源冷杉的林下發現有它自然萌發的幼苗。研究團隊曾連續三年採集銀竹老山的資源冷杉毬果,每次以成熟毬果的2000粒種子為樣本,收集的樣品都是空癟的敗育型種子,資源冷杉對生長環境要求也極高,生長週期長,導致野外種群的幼苗更新長期中斷,使資源冷杉陷入十分嚴峻的局域滅絕風險。”廣西植物研究所胡興華博士説。
近年來,廣西積極開展資源冷杉監測和保護工作,對資源冷杉的資源分佈、群落演替、種群衰退機制、繁殖生物學特性、種子敗育機理、人工授粉育種以及種苗培育等開展了基礎研究。根據前期研究已查明資源冷杉種子嚴重敗育的機理,廣西植物研究所冷杉研究團隊攻關發明瞭資源冷杉授粉育種技術,在2014年首次獲得大量活性種子,2015年突破性地培育出資源冷杉幼苗2100多株。同時,野外授粉母樹部分授粉毬果的種子散落後,在授粉母樹林下萌發出700多株幼苗。
目前,在廣西植物研究所建設了資源冷杉繁殖體離體保存庫,在銀竹老山資源冷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千家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別建設了資源冷杉種苗繁育基地。同時,還建設野外實驗觀測站,並建立資源冷杉野外植株大數據庫,對現存植株定期開展巡護和觀測,保障植株健康生長。
據悉,廣西計劃到2030年完成資源冷杉種苗野外回歸種植12000株以上,野外健康個體數量達到10000株以上,冷杉種群恢復到穩定增長狀態,廣西資源冷杉的生境得到良好保護和恢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