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環江訊 (記者/卿要林 通訊員/覃義堅)“以前我們這一片都是旱地,沒有水田,地裏石頭又多,吃的都是玉米紅薯等,現在政府幫我們實施旱改水項目,以後就可以種植經濟價值更高的水稻等作物,我們對鞏固脫貧更有信心了。”日前,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水源鎮上南社區洞龍屯村民譚學斌在即將完工的旱改水施工現場説。
上南社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境內沒有地表水,全部是旱地,當地群眾都是在貧瘠的山地裏刨食。之前群眾也自發組織修建水利渠道,平整土地,但造出來的“水田”都因規模小、産量不穩定等無法利用。這次大規模的實施旱改水項目,改造出來的水田寬闊平坦、渠道進田、道路通達,讓群眾對增收致富,對實現鄉村振興信心更足。
據了解,上南社區旱改水提質項目遍佈上南社區大部分村屯,去年11月項目開工,改造面積800多畝,共修建水渠4700米,架設管道1.2萬米,爆破石方2.2萬立方米,新增生産道路2200米。目前,項目各項工程已經接近完工,力爭在4月底前交付給農民。
據統計,2018年以來,環江實施旱改水提質改造項目已竣工驗收10個,確認新增水田面積3128畝,正在施工4個,擬新增水田1800畝,為毛南山鄉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