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推進農業現代化 有效拓展促振興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04-30 13:12:48

  本報記者 韋鵬雁

  “十三五”時期,百色市舉全市之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10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9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十四五”開啟後,百色逐步將“三農”工作重心轉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著力發展鄉村産業、夯實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A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在脫貧攻堅戰中,百色的特色産業和農業經濟穩步發展,現代農業的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初步形成。該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據悉,百色正抓緊制定《“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規劃》。百色市委農辦負責人介紹,該市分兩個階段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一是今年內啟動實施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鄉村建設行動、“三農”領域補短板十大工程,確保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農産品品質、食品安全、品牌建設水準進一步提升,第一産業增加值、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保持全區前列。二是到2025年,確保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現代特色農業實現高品質發展,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顯著提升,農村生活設施便利化初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明顯提高。

  在剛剛結束的百色市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未來5年打造水果、蔬菜、家畜3個100億元産業,糧食、家禽2個50億元産業,糖料蔗、桑蠶、茶葉、漁業、煙葉5個20億元産業;培育3個以上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等目標。

  在兩會新聞發佈會上,該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了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點工作——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重點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生産和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前端有技術支撐、中間有生産組織、後端有市場行銷”的現代特色農業産業體系,構建完善的農業産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科技支撐鏈。

  大力推進鄉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産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提升三年攻堅計劃、鄉村風貌提升五年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

  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各項保障措施。進一步提升農村地區的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社會公共服務水準,深入推進農村各項重點改革工作,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B 專項行動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3月以來,百色市的農業、扶貧系統幹部,各縣(市、區)分管領導500余人進行了輪訓,大家圍繞中央一號文件、自治區《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進行學習。同時,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大調研,組成防貧、産業、項目、“3+1保障”等多個專題調研組,到基層一線了解群眾需要什麼,期盼什麼。百色市扶貧辦主任黃茂兵説:“大家在大學習大調研中,學懂弄通了中央和自治區精神,找準了主攻方向和主要抓手。”

  週密調研後,該市決定在今年開展“鞏固成果助銜接”專項行動,持續保持政策總體穩定、投入力度不減、幫扶隊伍不撤,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銜接開好局、起好步。

  開展發展壯大産業專項行動。該市著力優化縣級“5+2”、村級“3+1”産業目錄,在資金、項目、政策方面予以集中傾斜支持,推動産業規模化、市場化、品牌化發展。

  開展穩崗就業專項行動。該市加大脫貧勞動力和邊緣易致貧人口有組織勞務輸出力度,統籌用好鄉村公益崗位,探索脫貧人口穩就業長效機制。截至4月26日,該市已有45萬多名脫貧人口外出務工,接近2020年全年數量。

  開展項目資金銜接工作。該市持續加大對脫貧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今年17億元的項目建設正在有序進行中。

  開展好機構隊伍銜接。該市已經推薦遴選出新一輪駐村工作隊員4600余人。

  同時,該市開展“三保障”和安全飲水成功鞏固專項行動、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專項行動,以及激發脫貧群眾內升動力專項行動。

  C “三網工作法”有效防止返貧

  家裏兩個人連續患大病,平果市脫貧戶潘彩隱一家禍不單行,她患病住院花2.9萬元,兒子患惡性淋巴瘤,治療費花費10.6萬元,後續每個月用藥約1000元。雖然醫療保險報銷了大部分,但自付部分也不少。

  百色扶貧監測預警中心發現了潘彩隱戶醫療支出異常,向平果市反饋情況。平果相關部門核實後,將潘彩隱戶列入返貧風險戶,從醫療、低保等方面予以扶持。

  百色組建並實體化運行扶貧檢測預警中心,密織“三張網”,即利用互助網、對比網、幫扶網,構建防止返貧監測預警和幫扶機制,實現“事前預防、事中救助、事後鞏固”,防止脫貧人口返貧、邊緣人口致貧。

  組建互助網,網格化報貧。該市以屯為單位,每20戶左右村民(含脫貧戶和一般戶)共同組成村民網格化互助小組,組長由村兩委幹部推選。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排查篩選,將存在因病、因災、因殘、因意外事故等原因導致可能出現返貧致貧的風險戶提交小組各成員進行評定,並由組長向村兩委提出名單,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幹部、駐村工作隊員組成核查工作小組進行核實,符合條件的列入報貧名單。今年以來,全市通過互助網發現226戶風險戶,列入報貧名單137戶。

  織牢比對網,排查報貧。該市在線上成立扶貧監測預警中心,組織教育、衛健、醫保、民政、水利、住建、殘聯等部門,依託數據信息,通過比對找出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疑似名單。今年以來,通過比對網發現2176戶風險戶。線下由駐村工作隊員或村兩委幹部組織屯(組)長,對照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認定的標準進行排查。今年以來,全市共組織幹部820余人排查1300余次,發現205戶風險戶。

  構建幫扶網,確保幫扶見成效。該市將已認定為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按照不同風險,分門別類“開單”給有關部門。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實行住房、醫療、教育、低保、産業就業等方面差異化政策補助方案,今年以來全市共補助10082戶。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