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柑橘第一鎮”興安縣界首鎮柑橘種植加工業紅火發展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05-19 10:04:34

  原標題:“桂林柑橘第一鎮”興安縣界首鎮柑橘種植加工業紅火發展 昔日戰場遺址 今日萬畝橘香

  本報記者 譚卓雯 通訊員 陳欽榮

  87年前,湘江戰役“三大阻擊戰”之一的“光華鋪阻擊戰”在興安界首鎮打響。如今,先輩們的革命精神依然激勵著當地黨員和群眾,大家齊心協力、因地制宜搞活特色農業,昔日戰場變為萬畝金色柑橘園,興安縣柑橘種植加工産業不斷升級壯大,界首鎮也成為“桂林柑橘第一鎮”。

  近日,界首鎮,桂林興安果多豐公司智慧化分揀生産線上,一個個橙紅鮮亮的柑橘隨著傳輸帶,排著隊通過光譜智慧分選設備。一番“體檢”後,品質過關的柑橘按大小、甜度等指標自動分揀到不同收集箱,按照不同標價進行打包銷售;農藥殘留超標、被霜凍損壞的不合格果品,則分揀到報廢箱進行填埋處理。

  正值興安柑橘成熟季,當地果農正忙著將一車車原料果送到分揀加工廠進行智慧分揀檢測。今年,包括興安縣在內的桂林多縣遭受20年一遇的霜凍,晚熟柑橘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凍害。“柑橘凍沒凍傷肉眼看不出,收購商不敢要,我們就一分錢收不回。”興安縣果農唐平元説,他最近一批柑橘經過電動智慧分揀,品質好的每斤能賣到5元,比市場價還高出1元多。

  “傳統的分揀設備只挑大小,我們採用數字化光譜技術,就像給每個水果照X光,做‘CT’全身檢測。”桂林興安果多豐公司總經理孫珩介紹,該公司採用的四通道光譜分選設備,可對水果的大小、幹水、密度、硬度、農藥殘留等指標進行光譜智慧檢測,系統投産以來,已經從霜凍幹水原料果中分揀出50多萬斤好果,為果農挽回經濟損失200多萬元。

  “鮮果分選和加工刻不容緩,我們兩條生産線全天候開工,一刻也不能停。”孫珩表示,公司落戶桂林,不僅看中桂林的柑橘産地資源和産業鏈升級空間,還有當地良好的營商環境。“我們一期項目建設只用了4個月時間,沒有地方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供電部門的高效服務,不可能順利在柑橘上市前投運。”該廠第一條生産線上線至今已經4個月,每天加工水果150萬斤,目前已銷售2000多萬斤柑橘,産品銷往全國各地,還出口到越南、柬埔寨等國家。

  近年來,柑橘種植加工業已經成為興安縣的支柱産業之一。據興安縣農業農村局調查統計,全縣柑橘種植面積17萬畝,年産柑橘27萬噸,産值8億元。界首鎮已成功打造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紅色湘江蜜桔産業核心示範區,柑橘加工銷售産業鏈也在不斷完善,聚集了100多家加工柑橘的水果加工廠、冷鏈物流公司,成為名副其實的“桂林柑橘第一鎮”。

  “水果加工上下游産業包括冷鏈物流等,都是用電大戶,對持續穩定供電有很高要求。”南方電網廣西桂林興安供電局負責人説,供電部門一方面加強電網改造升級,全力滿足水果加工企業的用電需求,另一方面持續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推行“一站式”辦電服務,黨員服務隊主動對接,做好供電服務保障。

  近年來,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不斷加大縣域和農村電網投資力度,僅興安縣就投資3.2億元升級改造電網,有力保障當地柑橘水果種植、加工産業發展。“十四五”期間,該公司計劃投入農村電網建設資金超500億元,系統推進現代化農村電網建設。

  “柑橘産業往深加工發展,才能創造更多價值。我們正在規劃二期的水果深加工項目,考慮建設凍庫和烤房,供電局已提前給我們做好供電方案。”孫珩信心滿滿。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