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文化建設擘畫新圖景——花開千樹四時新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06-23 09:55:30

  本報記者 秦 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藍圖上,用如椽巨筆勾畫了一幅幅壯麗圖景。舉旗定向,謀篇佈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西堅決遵照中央部署,緊緊圍繞文化小康目標,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回應時代呼喚、人民期盼,大力促進文化發展繁榮,民族文化之花綻放時代芬芳——

  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為奮進時代聚力

  “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光榮使命。”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電影《劉三姐》主演黃婉秋回信中指出,文藝工作者要“為人民創作、為時代放歌”。 

  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文藝工作者在黨的民族政策和文藝方針的光輝照耀下,腳踏堅實大地,深耕八桂芳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用心用情用功講好廣西故事、中國故事——電影《黃大年》《秀美人生》《又是一年三月三》,舞劇《花界人間》、歌劇《扶貧路上》,電視劇《北部灣人家》《滄海絲路》等引起熱烈反響……文學、美術、音樂、舞蹈、圖書、曲藝、雜技等佳作迭出,屢獲大獎,“文學桂軍”“漓江畫派”“八桂書風”等文藝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持續增強。

  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在改革開放前沿,在脫貧攻堅現場,在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中,廣西文藝工作者深耕細作,厚積薄發,深刻而生動地記錄著偉大時代鏗鏘前行的步伐和歷史性成就,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凝心聚力。

  “藝”心向黨,禮讚百年。今年5月,“永遠跟黨走”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廣西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屆廣西劇展盛大開幕。65台參展劇目匯聚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的優秀成果,展現壯鄉兒女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滿懷赤誠——《血色湘江》《百色起義》《英雄虎膽》《蒼梧之約》《雞毛信》等回望建黨百年的輝煌歷程,展示紅色基因在八桂大地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黃文秀》《新劉三姐》《致青春》等聚焦黨領導下廣西各族人民追夢圓夢的奮鬥歷程,展現八桂大地新顏新貌……

  四時花似錦,文苑氣象新,我區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向堅定,腳步鏗鏘——

  夯土培基,立柱支梁。“十三五”期間,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了《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實施意見》,印發了《關於實施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三年規劃的通知》,積極扶持文藝精品創作生産,為新時代廣西文藝發展提供新支撐、注入新活力。

  國以才興,業以才立,我區積極實施系列人才工程,通過文藝家簽約制度、文學創作招標工程、“傳幫帶1+2”工程、廣西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評選等,建設起一支德藝雙馨的文藝工作者隊伍,為民族文化強區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堅守陣地,守正創新。廣西加快推動全區“融入一朵雲、共建一個端、織就一張網、形成一盤棋”媒體融合格局形成;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同向發力,打通基層宣傳工作的“最後一公里”,讓主旋律更響亮、正能量更強勁,搭起黨心民意橋梁。

  因時而興,乘勢而上。我區文化産業迎來跨越式發展,骨幹文化企業強化項目帶動;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文化産業,推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遊融合;文化體制改革縱深拓展,取得一批標誌性創新成果。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為美好生活添彩

  “我們是共産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在來賓市忻城縣城關鎮城南社區農家書屋,縣民族小學的師生們正在開展“學黨史·永遠跟黨走”主題活動。該縣在132個農家書屋設立紅色閱讀專區,使之成為群眾家門口的黨史學習教育新陣地,傳承紅色基因。

  刷臉入門,手機辦證,智慧借書,異地還書,全程自助。位於北海市潿洲島上的廣西首家海島智慧書房與北部灣經濟區的8所公共圖書館聯網成片,共享400萬冊圖書資源,讀者手持一卡,即可通借通還,暢享八桂書香。

  走進玉林市容縣石寨鎮石寨村,脫貧致富後的村民們文化生活變得跟城裏一樣多姿多彩。在當地新建的村級文化中心,綜合樓、文化宣傳長廊、舞臺、燈光球場和圖書室等文化設施一應俱全。

  一個個具體而微的生動場景,構成了豐富的時代文化景致,一張張愉悅心靈的笑顏,反映了人民群眾對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高度肯定。

  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民小康應有之義。我區找準核心價值觀與群眾利益的交匯點,從民族地區實際出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十三五”期間,廣西文化藝術中心、廣西圖書館地方民族文獻中心、廣西群眾藝術館新樓等文化場館投入使用、廣西博物館改擴建、廣西民族劇院等項目相繼開工。截至2020年,廣西共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4295個,行政村覆蓋率達99.5%,所有行政村實現廣播電視光纜“村村通”,創造了欠發達地區建設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廣西經驗。

  提升效能,推進公共文化場所建設。廣西115個公共圖書館、124個縣級文化館、117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51個博物館(紀念館)、3個美術館向社會免費開放。1.5萬多個基層文化閱覽室在八桂大地星羅棋佈,人均擁有圖書文獻數量逐年提升。創建全國首家公共圖書館“高鐵讀書驛站”,創新推出“走讀廣西”文旅融合品牌。

  塑造品牌,豐富文化産品服務供給。全區基層群眾文藝會演、廣西全民閱讀月、廣西戲劇展演等文藝活動輻射效應不斷提升;“南國之聲”“民族戲苑”等駐場演出,“魅力北部灣”“桂林百姓大舞臺”“魚峰歌圩”等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市民生活;“千村萬戶文藝惠民工程”變“送文藝”為“種文藝”;實施“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廣西八桂同映電影院線打造電影“十進”品牌,農村電影公共服務紮實推進。

  公共文化服務要讓群眾看著舒心、用著稱心。2019年起,我區發行推廣文化惠民卡,推動高雅藝術走進千家萬戶,八桂書香浸潤心田。全區各級文藝團體持續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戲曲進校園”、“送戲下鄉”等惠民演出;全區1.7萬餘支群眾業餘文藝團隊和1.3萬餘支文化志願者服務隊活躍在基層一線,為百姓美好生活添光賦彩。

  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為文化自信築基

  古以文載道,今以文聚力。從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母體和文化基因中尋求智慧、汲取滋養,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歷史必然,更是時代要求。我區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提振民族文化自信,加快“走出去”步伐,奏響八桂和諧之音。

  2016年,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實現了廣西世界文化遺産和中國岩畫類世界文化遺産兩個“零”的突破。承載千年駱越文化精魂的岩畫,向世界講述動人的廣西故事。

  依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廣西將“壯族三月三”這一壯鄉先民留下的珍寶,打造成“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文化旅遊消費品牌,“秀甲天下,壯美廣西”文旅融合的路子越走越寬。

  留住文化之根,守住歷史之脈,《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先後出臺,全區形成系統完備、特色鮮明的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今年6月,壯族天琴藝術、北海貝雕等18個廣西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實現了全區14個設區市國家級非遺項目的全覆蓋。壯錦、繡球、芒編等廣西民族傳統手工藝和地方特色文化産業不斷壯大,“守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又養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帶動農村群眾就業增收,古老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為鄉村振興打開新思路。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廣西積極配合國家外交文化大局,發揮地緣優勢,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隨著中國與東盟關係進入“鑽石十年”,東盟成為廣西文化産品最大進出口夥伴,廣西與東盟合作進入更廣闊天地——成功舉辦“中國—東盟文化論壇”“中國—東盟出版博覽會”,“紅銅鼓”中國—東盟藝術教育成果展演、中國—東盟戲劇文化周等跨國文化交流不斷創新,與東盟國家合辦《中國劇場》,文藝精品走出國門,廣西出版積極海外佈局……充實的文化自信、豐碩的文化成果,展現了廣西開放、美麗、自信的新形象,動人的中華故事唱響時代新聲。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