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讓大苗山走出“國際范”。
夢嗚苗寨實景演出《苗魅》。
20戶以上自然村(屯)通道路硬化率達100%。
烏英苗寨群眾展示豐收的百香果。
幹群齊心協力建設美好家園。
在夢嗚苗寨裏,搬遷戶展示剛摘的稻穗。
石 峰 梁立明 龔祥友
融水苗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北部,是全國最早成立、廣西唯一的苗族自治縣。素有“中國蘆笙鬥馬文化之鄉”“百節之鄉”的美譽。2016—2018年連續三年榮獲“廣西科學發展先進縣”,先後榮獲“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和全國、全區“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等稱號,2018年榮獲全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近年來,融水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縣科學發展大局,按照高品質發展要求,全力打好産業提質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和精準脫貧攻堅戰,突出抓好脫貧攻堅、現代特色農業、生態工業、旅遊發展、新型城鎮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工作。
2020年11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融水退出貧困縣序列,融水歷史性地告別了貧困。
大苗山正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唱響共同富裕的幸福歡歌。
強化黨建引領 凝聚奮進力量
融水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圍繞黨的全面建設,堅決抓基層黨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全面從嚴管黨治黨,全縣黨的建設工作不斷邁出新步伐。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融水緊扣主題主線,準確把握總要求和目標任務,在認真做好各項規定動作的同時,還結合縣情突出特色做好自選動作,引導廣大黨員學好用好黨史,提升思想感悟,築牢為民初心,努力在學深、悟透、做實上不斷推進,以“六個舉措”持續發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取得實效。
破解交通瓶頸 打通發展動脈
要致富,先修路。
“十三五”期間,全縣修建911條公路,總計4596公里。三柳高速公路于2017年正式通車,結束了融水境內無高速公路的歷史;推進從融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建設,惠及15個鄉鎮178個行政村40多萬群眾。建設建制村通水泥路項目109條1054公里,通村水泥路比率由2016年的41%提高到如今的100%。建設8條376公里通鄉二級公路。建設屯級硬化道路796個項目1900多公里,20戶以上自然村(屯)通道路硬化率達100%。融水先後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家“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稱號。
如今,一條條平整的道路在山間環繞,內暢道路連成一條線,外聯條條坦途通四方,四通八達交通路網格局形成。實現從“主動脈”到“毛細血管”的無縫對接,成為加快全縣各項事業發展的致富之路。
搬進安居新房 過上安穩日子
“十三五”期間,融水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按照“政府主導、群眾自願、規劃引領”原則,打好“精準識別、科學選址、産業配套、穩定就業”組合拳,努力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將易地扶貧搬遷與城建、産業、旅遊和民族文化相結合,將安置點打造成為産業集聚、宜居宜業的安居福地。
完成3個縣城、9個鄉鎮安置點項目建設,妥善安置3348戶13695人,強化後續管理扶持,實現“一戶一人就業”。2020年,“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順利通過自治區評估核驗,苗家小鎮獲國家發改委評為“十三五”美麗搬遷安置區。
強化教育保障 辦好滿意教育
“十三五”期間,融水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全縣共投入教育建設經費4.5億元,新建和改擴建學校85所,實施薄改項目485個。加快推進全縣鄉鎮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新建、改擴建項目建設及配套設施設備購置等。為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到縣城的1.3萬貧困群眾子女入學難問題,融水新建了苗家小鎮小學、城北小學、水東新區小學3所學校,並全部于2020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同時擴建了融水鎮第三小學、貝林小學等易地扶貧搬遷配套學校,有效緩解教育資源緊缺問題,讓搬遷子女實現就近入學。一系列項目的實施,為融水教育扶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發放教育補助資金2.4億元,受助學生36.9萬人次。另外,融水作為在全國率先實施“免費午餐”的試點縣,在執行好國家扶持政策的基礎上,探索出了適合本地實際和特色的“融水模式”,實現了營養改善計劃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
依託資源優勢 發展特色産業
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融水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深入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發展壯大綠色産業,努力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走出一條具有融水特色的品質高、效益好、結構優的産業發展新路子。
截至目前,全縣共打造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園、點)272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79家、家庭農場179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0家。積極推進農産品標準化和品牌化,農産品品牌創建成效明顯,全縣“三品一標”達75個,融水田鯉、融水靈芝、大苗山紅茶和融水紫黑香糯等榮獲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融水成功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範例。
築牢醫療保障 撐起“健康之傘”
融水作為柳州市唯一的全國縣域醫共體試點縣,醫聯體和醫共體覆蓋率在柳州市率先實現雙100%,醫療條件和服務水準大幅提升。完善醫療設施建設,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融水鎮衛生院實現整體搬遷。深化醫療改革,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醫改目標。
全縣共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196所,每個衛生室均配備一名鄉村醫生。對全縣常住符合簽約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應簽盡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已達100%,並按規範要求年內提供4次隨訪健康宣教或體檢服務,確保“簽約有服務”。
發展全域旅遊 增收“錢途無量”
以旅遊“雙創”為載體,推動旅遊産業提質升級。積極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大力推行“旅遊+”“+旅遊”發展模式,成功打造雙龍溝、老君洞等一批農文旅融合發展、康養休閒旅遊結合的精品景點景區,融水至元寶山旅遊精品線路已逐步構建,全縣國家A級景區由2015年的6家增加到2020年的12家。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和廣西旅遊標準化示範縣,先後獲評廣西旅遊創新發展十強縣、中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強縣。
2020年,融水通過旅遊脫貧人數超過3萬人,佔全縣脫貧人數11.6萬人的25%,旅遊已經成為大苗山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産業之一。
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融水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幹,凝心聚力抓産業,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全力以赴推進融水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本版圖片由融水苗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