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育結合 幼有所托——廣西著力破解嬰幼兒健康照護難題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07-19 10:35:50

  本報記者 梁 瑩  通訊員 唐湘利 陳 強

  父母要上班,3歲以前的孩子誰來管?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三孩政策開放,幼兒托育也逐漸成為不少家庭遇到的難題。

  托育服務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也是黨委政府在新生育形勢下提出的為群眾辦實事新舉措。7月6日至8日,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在南寧市舉辦全區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培訓班,為來自全區各地的托育服務工作者“加油充電”。

  據悉,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緊扣“入托難、入托貴”這一百姓關切問題,推進建立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探索多樣化的服務供給模式,通過創新試點建設,加強示範引領,努力促進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破解“望兒生畏”難題。

  試點建設

  打造“醫育結合”新模式

  一大早,柳州市柳南區的梁女士就把自己不到2歲的兒子送到了離家不遠的一家托育園。該園由柳南區婦幼健康指導中心主辦,依託柳州市潭中人民醫院專業的醫療資源,為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以“社區照護+健康教育+醫療保健”為模式的照護服務。“園區除了有日常的托育照護服務外,還開設了豐富的早教親子課程。”梁女士笑呵呵地説。

  據統計,目前全區3歲以下嬰幼兒約171萬人,入托意願達43%以上,而實際入托比例僅3.26%,照護服務供給嚴重短缺。群眾關於育幼成本高、無人照看、影響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後顧之憂,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為此,廣西結合地方實際開展試點建設,通過財政補貼、購買服務等形式,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做好示範引領,自2019年以來,建設了一批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或托育機構。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自治區衛生健康委把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事業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發揮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著力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的發展。依託各級婦幼保健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家庭科學育兒指導服務隊伍,解決當前專業人員短缺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柳州市柳南區婦幼健康指導中心、百色市平果市婦幼保健院嬰幼兒照護指導中心將兒童保健與嬰幼兒托育服務相結合,打造“醫育結合”新模式,創出健康管理新特色。服務中心從孩子入園開始即為每一個嬰幼兒建立健康檔案,落實會診制度,開展預防接種,進行膳食營養分析,將醫療服務與托育服務融合起來。去年,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到廣西調研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柳南區、平果市的“醫育結合”模式獲得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充分肯定。

  創新發展

  提供多元化托育服務

  “這個托育點真的非常方便,有計時托、半日托、臨時托等托育服務,讓人很省心。”在梧州三祺城社區托育點,家長李女士對這裡的托育服務讚不絕口。為滿足附近居民嬰幼兒照護服務需求,梧州市衛生健康委、婦聯整合利用三祺社區“兒童之家”這一場地,引入條件成熟的托育園,開展托育服務進社區試點,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捷、高品質的托育服務。

  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全區各地積極探索托幼一體化、社區托育點、家庭互助式等托育服務模式,政府相關部門積極調整存量、用好增量、提高品質,多種形式廣泛參與托育資源供給,滿足家庭多樣化的照護需求。

  在來賓市象州縣,當地採取縣、鎮、社區三級聯合出資的方式,利用社區老鄉家園,創新打造普惠性托育園。園區使用面積700平方米,戶外場所160平方米,可提供100個托位;南寧市威沃教育公司在恒大帝景新建普惠托幼一體園,利用新陽南社區物業配套用房,新建社區普惠托育項目,不斷滿足社區群眾的托育服務需求。

  通過市場化手段,廣西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或個人舉辦一批規範化、專業化、集團化的托育服務機構,重點辦在社區、辦在學校、辦在園區、辦在醫院等女職工密集的地方,不斷豐富托育服務類型,擴大托育資源供給。

  目前,全區已建成20多家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其中南寧、桂林、梧州、玉林等4市已建成市級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南寧市武鳴區、橫州市,柳州市柳南區、桂林市陽朔縣、百色市平果市、河池市宜州區等6個縣(市、區)相繼建立縣級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預計到2023年,全區14個設區市、50%以上的縣完成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建設任務。

  多方發力

  全面提升托育服務品質

  托育服務是民生工程,也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社會工程,需要各級部門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為此,廣西加快制定和完善托育服務政策,2019年,自治區衛生健康委聯合自治區發改委、財政廳、教育廳等部門參與區內外嬰幼兒照護工作調研。同年,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於促進3歲以下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推進全區嬰幼兒照護服務健康有序發展。截至6月底,全區經營範圍中含有“托育服務”的市場主體共計1249家,在縣級衛生健康部門備案的機構84家。全區托幼一體園共接收托班嬰幼兒3.6萬餘人,托育機構收托嬰幼兒近4萬人。

  “自治區、市、縣三級需要成立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地方在托育服務規劃佈局、産業扶持、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問題,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政策體系,統籌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健康發展。”近日,在梧州舉行的全區托育服務工作現場推進會上,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自治區老齡委辦公室主任梁麗玲表示。

  據了解,為充分激發社會參與托育服務的積極性,提高托育服務品質,廣西各有關部門共同發力,出實招、硬招,全力解決托育服務工作中遇到的問題。2020年,自治區衛生健康委會同發展改革部門梳理全區試點城市35個項目,申報國家相關部門,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目前已將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

  同時,自治區教育部門在全區高等職業學校新增設15個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在中職院校新增5個幼兒保育專業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從業人員培訓,發放職業資格證書5.8萬餘本;婦聯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廣西家庭教育”示範點建設內容;總工會投入30萬元在柳州市和百色市開展托育機構試點建設;計生協爭取中國計生協“向日葵計劃”項目資金110萬元,建立了10個“親子小屋”。

  “加快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是我們為民辦實事、為民解心憂的一項重要工作。”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處負責人表示,通過多措並舉,繼續加強試點創新建設和政策宣傳引導,立足普惠惠民,發揮各方力量的積極性,擴增資源供給,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滿足群眾托育需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