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溫村花海盛開美景。 受訪者供圖
南國早報記者 蔣文躍
石頭鋪砌的村道平整而有韻味,黃墻黑瓦的泥坯幹欄式建築富有民族氣息,流水潺潺與園林景色相映成趣,農戶門前栽種的鮮花色彩繽紛,“一戶一景”令進村的遊客流連忘返……近年來,德保縣城關鎮那溫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探索出一條致富新路,實現了從貧困村到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的華麗轉身。
找準新方向
村民變股東
7月20日上午,在那溫村,駐村第一書記彭筱荃向記者介紹説,那溫村轄7個自然屯,長期以來,村民們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植水稻、捕撈和水産養殖。2014年,那溫村被確定為貧困村,後被列入脫貧攻堅整村推進項目。
“那溫村依山傍水,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但是長久以來因為方向不明確,一直髮展不起來。”彭筱荃説,那溫村民俗風情很有特色,壯劇、山歌對唱、“二月二”龍頭節、手工舂糍粑等民俗活動長期保存。前幾年,先富起來的村民帶頭搞鄉村旅遊,但受限于資金投入,一直未形成規模效應,村民收入沒有實質性改觀。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那溫村村委更換發展思路,組織98戶農戶成立了百色市首家旅遊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以土地、勞務等要素流轉入股,參與花海種植和利潤分紅,同時挖掘傳統壯民族民俗文化,推動壯民族文化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我們從2016年11月開始搞民俗生態旅遊,每年接待遊客6萬多人次,創收100多萬元。”彭筱荃説。
昔日貧困村
今日全國特色村寨
發展思路明確後,該村首先提升硬體設施。
“當年,修建壯鄉民族小廣場的時候,村民們紛紛自發組建義務施工隊鋪貼地磚和鵝卵石;在道路硬化、一戶一景等項目中,大夥也能投工投勞,團結協作,積極性都很高。”德保縣城關鎮政府相關人員介紹。
在上級政府支持下,那溫村邀請了廣州城市規劃設計院幫助設計了鄉村旅遊總體規劃,以“一年打基礎、兩年擴影響、三年出精品”為目標,由村黨支部引進專業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合力推進那溫村生態保育、設施完善、村貌提升、旅遊發展、傳統復興等5大類60個項目,預計總投資6000余萬元。2018年,那溫村實現整村脫貧摘帽出列。2020年1月,那溫村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示範村”。2020年7月,那溫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多産業協同發展
鄉村振興有盼頭
據介紹,那溫通過挖掘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産,打造出草編、藤編、壯劇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並在“二月二”等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山歌對唱、手工舂糍粑、徒手抓河鴨等民俗活動;打造“稻一花一蜜”生態資源,春夏之際種植不同品種的水稻,打造民俗稻田藝術;冬季則利用冬閒田種植花卉打造田園花海,實現常年旅遊亮點不斷,前來觀光的遊客數量逐年增多。
“前段時間,花海盛開的時候生意不錯,很多遊客都會光顧我這家店,這在以前都不敢想。”村民李振挑曾是村裏的貧困戶,那溫村鄉村旅遊有起色後,李振挑在自家開起了商店,向遊客銷售自己養的野生蜂蜜和德保特産。
旅遊觀光産業,也帶動了特色種養産業的發展。彭筱荃介紹,在養殖戶的帶動下,那溫村家家戶戶都有蜂箱,全村蜂箱2000箱左右。“待那溫花谷隧道、四季花海建設完成,花源充足,我們可以再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之後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包裝宣傳,打造一系列具有那溫特色的蜂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