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自貿試驗區:加速産業集聚 構築開放高地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08-11 09:57:58

  今年以來,廣西自貿試驗區建設由“出政策、打基礎、促改革”階段逐漸步入“産業加速集聚、開放型經濟提速發展”的新階段。制度創新改革繼續深化、啟動産業大招商行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隨著改革和招商全面發力,廣西自貿試驗區主導産業加速集聚,打造面向東盟的跨境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全面推進,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為“十四五”廣西實行高水準對外開放奠定了基礎。

  A 強創新 以改革開拓市場空間

  近日,廣西北部灣聯合國際船舶代理有限公司通過廣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升級版北部灣港無紙化(智慧灣)項目艙單協同系統,向海關申報一票出口到印度的貨物信息,不到兩分鐘就顯示“申報成功”,隨後企業快速完成了報關出口、查驗貨物放行等事項。

  “單一窗口在升級改革後,我們在艙單協同系統中一次性就能提交所有申報信息,無須重復錄入數據,通過智慧灣平臺的信息整合,實現了聯檢單位的信息共享,做到了減環節、省時間、減材料、少跑腿。”該船代企業欽州分公司副經理李一鳴説。

  據悉,欽州港口岸通關無紙化申報率達90%以上,電子支付率維持在95%以上,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申報率達100%。今年1—5月,欽州港口岸進口整體通關時間13.07小時,同比壓縮25.2%。

  廣西自貿試驗區自建設以來,全力推動提升國際開放度、貿易便利化、多元化程度,以改革創新擴大開放開拓市場空間,務實推動貿易規模上臺階,讓改革紅利最大限度地轉化為企業發展紅利。

  日前,商務部印發了自貿試驗區第四批18個“最佳實踐案例”,廣西自貿試驗區的“邊境地區跨境人民幣使用改革創新”案例入選。

  廣西跨境貿易活躍,為解決跨境金融結算難題,廣西自貿試驗區加強系統集成改革和創新,通過創新人民幣對越南盾資金清算機制、設立互市貿易服務中心、創新中越有關銀行機構信息溝通機制等,有效促進了中越兩國跨境貿易、跨境金融發展。截至5月,廣西自貿試驗區累計辦理銀行間越南盾清算業務13筆,為邊民辦理貿易結算金額293.35億元,發放邊民卡13108張。

  “下一步,在RCEP協定簽署、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試驗區將圍繞打造RCEP先行先試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境産業鏈關鍵節點、打造區域價值鏈深度融合的示範區等重點領域,突出廣西自貿試驗區面向東盟、陸海銜接的特色,統籌謀劃推進一大批系統集成改革。”自貿區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説。

  一年多來,以可複製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廣西自貿試驗區已形成一批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國家賦予的120項改革試點任務總實施率達95%;形成首批44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區複製推廣,13項具有全國首創性。

  B 聚産業 構建面向東盟跨境産業鏈

  7月18日,總投資131億元的17個重大項目簽約入駐廣西自貿試驗區,為自貿試驗區高品質發展再添動力。

  此次集中簽約,重點突出外向型項目、重大製造業項目和産城融合項目,涵蓋了電子信息、綠色能源、演藝文化、現代服務、生態林業、倉儲物流等産業,代表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方向,對廣西自貿試驗區加快構建面向東盟的跨境産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今年是廣西自貿試驗區指揮部確定的“産業大招商年”。不久前,《關於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引領加快構建面向東盟的跨境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實施意見》正式印發,提出按照全鏈條思維,聚焦生産製造、貿易、物流、市場、服務等關鍵環節,對標國際經貿新規則,全力推動廣西自貿試驗區主導産業深度融入面向東盟的跨境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為未來廣西自貿試驗區産業發展指明瞭方向。

  “要抓好《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關鍵要在強化産業發展基礎、提升商貿流通效能、加快物流通道建設、完善綜合配套服務、強化督查考評問效等方面下功夫。”自治區商務廳副廳長粟堅表示,圍繞這些關鍵領域,商務廳將會同有關部門、各片區協同發力,精準施策,確保政策落地見效。

  6月份,今年首次馬來西亞毛燕1000公斤進口業務全部完成,極大緩解了中馬欽州産業園區毛燕加工企業的原料需求。

  如今,在中馬欽州産業園區燕窩加工貿易基地,來自馬來西亞的毛燕經過挑毛、風乾定型、檢驗等加工後,送往中國各地市場,構建起全國首條中國—東盟燕窩跨境産業鏈。

  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管委會主任助理劉孝堂介紹,欽州港片區實現了進口馬來西亞毛燕常態化,將毛燕採購及預處理環節佈局在馬來西亞,加工、研發、銷售環節佈局在欽州港片區。截至目前,欽州港片區已有10家燕窩加工企業獲海關總署批准毛燕加工資質,佔全國71.4%;截至7月,燕窩産品進口額累計超1億元,燕窩産業工業總産值累計約8295萬元。

  全國首條中國—東盟燕窩跨境産業鏈的建設,為推進中國—東盟特色跨境産業合作提供了良好示範。自治區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圍繞打造電子信息、化工新材料、中藥材加工、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東盟特色産品加工等5條跨境産業鏈,抓緊繪製工業樹産業林佈局全景圖,進一步明確産業鏈、集群、龍頭(骨幹)企業的空間佈局,找準産業鏈補鏈延鏈強鏈的方向及切入點和突破口,細化支撐産業發展的基礎設施、物流、服務體系。

  C 優環境 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我們從做傳統外貿,轉變為傳統外貿和跨境電商‘兩條腿’走路,拓展了銷售渠道,産品也受到更多消費者歡迎。”在廣西自貿試驗區南寧片區,廣西怡朗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産品銷量持續上漲,得益於自貿試驗區大力扶持跨境電商發展,公司在接觸跨境電商的一年時間內,業務量已實現翻番。

  今年以來,廣西自貿試驗區實施政策先導支持跨境電商發展,對片區內註冊運營的跨境電商交易平臺、出口額度大的企業和海外倉建設給予資金支持,積極構建面向東盟的跨境電商物流體系,加快提升通關便利化水準等,為跨境電商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上半年,廣西自貿試驗區南寧、崇左片區共完成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34.33億元,同比增長508.9%。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産力、提升競爭力。南寧片區利用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手段推進數據“聚、通、用”,探索打造政策兌現創新平臺。特設政策兌現窗口,片區適用政策兌現實現“一窗受理”,為企業提供政策兌現優質服務,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欽州港海關加強與重慶、成都、貴陽等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海關聯繫配合,建立業務問題快速響應機制,為海鐵聯運物流企業“量身定制”的“海鐵聯運批量轉關”模式,“一對一”指導承運企業合理規劃通關模式和路線;加強事中配合,建立“點對點、科對科”密切配合機制,順暢完成貨物從海鐵聯運班列換乘中歐班列的無縫銜接。

  崇左片區在鐵路“數字化口岸”上線運用後,實現鐵路與海關信息互聯互通、高度協同作業,口岸便利化程度和通關效率顯著提升,申報到海關放行的時間由原來的半天左右壓縮至30分鐘以內,最快只需幾分鐘,平均壓縮幅度95%,極大提高了通關效率。

  向改革要動力,向營商環境要生産力,廣西自貿試驗區開放型經濟活力迸發。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計入駐試驗區企業超過3.7萬家,是掛牌前的10倍。上半年,廣西自貿試驗區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1014億元,同比增長34%;實際利用外資2.58億美元,同比增長356%,佔全區同期利用外資總額的40%。(廣西日報 記者 周紅梅 實習生 覃敏飛)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