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左市壯族博物館,黃碧瑜和小學生們分享創作心得。
黃碧瑜的侄女對背帶製作技藝也産生了濃厚興趣。
壯族背帶製作技藝複雜,圖案多樣,紋樣寓意豐富。
黃碧瑜在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向留學生傳授背帶拼布技藝,弘揚廣西傳統文化。
目前,黃碧瑜開設了工作室,與母親一起完成顧客的訂單。
今年38歲的黃碧瑜出生在隆林各族自治縣一個壯族小村莊,從小跟隨長輩和當地民間藝人學習紡紗、染線、織布等傳統紡織技藝,並熟練掌握了壯族背帶製作方法,2019年被評為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隆林壯族背帶”代表性傳承人,先後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的大型文化藝術展覽,多件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收藏。
由於壯族背帶製作耗時長、技藝複雜,製作一件背帶往往需要數月之久,願意學習這項技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黃碧瑜閒暇之時開始大力推廣壯族背帶和壯族拼布技藝,除了在各大中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無償為在校師生進行培訓外,每逢“壯族三月三”或其他重大節點,都會接受邀請到廣西民族博物館向觀眾進行現場展演。
“老祖宗留下的技藝,如果沒人傳承就太遺憾了”,黃碧瑜説,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將它發揚光大。(廣西日報 記者 何學俏 實習生 范宗銘 胡雅婷/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