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機制優化服務 梧州奮力推動工業振興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08-23 10:19:25

  原標題:完善機制 優化服務 加速“東融” 梧州奮力推動工業振興

  永達量子電弧爐、鑫峰950mm全連軋、固溶酸洗生産線火熱運行,廣西潯江實業智慧製造精密機械加工項目、年産150萬套高效節能空調生産項目、貢寶陶瓷三個項目首條生産線試産……眼下,梧州各大園區投産、達産項目持續增加,各廠房內的生産線上一片忙碌身影。

  今年以來,梧州市按照自治區黨委賦予梧州的新定位和新要求,堅定實施“東融”戰略,持續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工業高品質發展取得豐碩成果。上半年完成工業投資168億元,位列全區第一,同比增長44.1%。

  完善機制 助工業振興

  綠樹環繞的廠區,筆直的園中路四通八達,一排排標準廠房向遠處延伸,還配備明亮舒適的宿舍……日前,記者走進梧州市高新區園中園——盈田智慧製造産業園項目區,仿佛置身於綠色居民區。

  “園區主體框架已經全部完成,香港長燊集團、深圳領駿公司等8家企業入園安裝調試機器。”梧州盈田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軍介紹,該園區定位於引進5G智慧移動終端,計劃引進15家以上智慧製造企業,可解決約1萬人就業。

  “盈田智慧製造産業園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梧州市今年完善工業振興機制和推動産業興市戰略。”梧州市工信局局長、市工業振興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梁欽説。

  今年以來,梧州市通過建立完善工業振興推進機制、優化提升工業園區管理機制、健全完善重大項目推進機制,堅定不移做強産業。

  廳級領導挂點推進重大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竿子到底”的重大項目推進方法,全力服務好100家重點工業企業,統籌推進200多個重點工業項目。成立停、減産企業和重點企業服務雙專班。全市34個工業行業有27個增加值實現增長,佔行業面79.4%。

  科學謀劃,做大園區做優産業。全市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獲得專項債額度33.7億元,排全區第一位;加快打造盈田智慧製造産業園等一批“特色園”“園中園”,7個園區完成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任務。

  突出抓好重點項目落地建設。建立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清單,落實“一企一策”“一業一策”“一園一策”定制幫扶。截至目前,已為20家企業協調解決用地、用電、審批、融資等問題46個;爭取到自治區“千企技改”專項資金3400萬元,28個項目成功列入自治區“千企技改”工程項目庫。

  優化服務 促高效運轉

  “上半年公司訂單滾動增長,缺少流動資金,關鍵時刻,工業振興特派員積極協調,解決資金缺口。”盈田創旺智慧科技公司負責人説。

  “我們到生産車間服務時,了解到企業的困難後,就開始對接銀行,找出相對應的項目政策補助,協調相關部門共同商量解決……”高新區工業特派員分隊副隊長賴彩鳳告訴記者。

  今年2月全區推進工業振興大會召開後,梧州市快速落實工業特派員服務企業制度,選派89名幹部擔任工業振興特派員,助推54家企業春節期間實現連續生産,幫助一批去年降幅較大的企業加快恢復生産。

  在工業振興特派員的努力下,一個個問題迎刃而解:梧州循環經濟産業園區內,特派員分隊當天就為廣西震宇爭取到“桂惠貸”政策貼息貸款400多萬元;不銹鋼製品産業園區內金海公司項目的交叉重疊用地手續問題得到順利解決……

  謀定而後動。為推動工業振興,梧州市推出一系列扶持企業政策,全力做好企業用氣、用水、用煤、用工等生産要素保障工作,為不銹鋼園區三家鋼鐵企業爭取列入了自治區天然氣市場化改革試點。向自治區推薦347家企業申請“桂惠貸”中的三企入桂貸、技改貸,其中298家企業列入“桂惠貸”名單。

  對標先進,又好又快。今年以來,梧州市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現843項事項審批效率達到或超過大灣區先進水準,較去年全年完成對標事項數增長32%;1175項事項審批效率全區第一或並列全區第一,較去年完成對標事項數增長24%。

  2020年,梧州市承諾制直接落地改革被自治區列為改革典型經驗在全區推廣。今年該市進一步拓展改革的深度、廣度,推行低風險項目可實現“先建後驗”、工程規劃許可和建設施工許可均實行1個工作日辦結等容缺後補的承諾制審批模式,實現39個項目快速落地。

  加速“東融” 強健産業鏈

  “我們3月開始試産,産品訂單已經排到了9月。”在生産車間,潯江實業副總經理周興田向記者介紹他們的自動生産線。據介紹,該公司今年預計完成5億元投資,可生産製造直徑超過2米的法蘭零件,與該園區的上游企業的産品形成配對。

  梧州循環經濟産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吳振仲介紹,上半年該園區圍繞再生銅、再生鋁等九大産業鏈主導産業,引進大灣區産業鏈下游精深加工和高端製造,實現招商引資大突破,新簽約了年産30萬噸再生鋁項目、年産20萬噸光亮銅桿等13個項目,總投資達61.82億元。

  “當前,梧州正加快形成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産業轉移集聚高地,成為大灣區優質資源要素溢出的‘蓄水池’。”該市發改委主任王鵬説。今年以來,梧州市加強對大灣區電子信息、裝配製造等産業的分類研究,促進了與大灣區在上下游産業鏈深度融合。

  靶向招商,打造“灣企入桂”集聚區。梧州先後舉辦了2021中國再製造産業發展論壇等7場招商推介活動,主動赴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等地上門招商,共簽約項目65個。

  乘“東融”之風,一批産業扛起工業振興大旗。今年以來,梧州市全面對接大灣區,圍繞主導産業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金海1050毫米不銹鋼全連軋綠色生産線項目等98個項目開工建設,藤縣生物質發電、華昇電聲配件生産等22個項目實現竣工投産。全市循環經濟、金屬新材料、建築材料等重點産業鏈上,呈現各企業競相發展的強勁勢頭。(廣西日報 記者 潘 登 夏曉雲 通訊員 梁 冰 實習生 李碧燕)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