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廣西桂林市資源縣依託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山冷水魚養殖業,把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特色産業發展優勢,成功打造出了冷水魚養殖業的“高山樣板”,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推動鄉村産業振興。
資源縣打造高山冷水魚養殖業 供圖 資源縣委宣傳部
近日,在資源縣中峰鎮社嶺村冷水魚基地中人們可以看到,嘩嘩的高山泉水不斷流入到養殖池內,金鱒魚、大馬哈魚等10多種珍貴冷水魚、亞冷水魚在池裏暢遊。該基地目前是兩廣地區最大的冷水魚養殖基地,三文魚、鮭魚、鱘魚等養殖技術成熟,養殖規模超過10萬尾,年産值超過100萬元。
資源縣打造高山冷水魚養殖業 供圖 資源縣委宣傳部
中峰鎮社嶺村在華南最高峰的貓兒山東部半山腰,活泉水直接從貓兒山上流下來,溫度常年保持在5℃—17℃之間,十分適合發展冷水魚養殖。“冷水魚營養價值比一般的魚類要高,而且活泉冷冽清甜,養出來的魚肉鮮嫩不帶腥味,市場空間比較大。” 社嶺村“第一書記”韋斯門説,基於這裡的資源優勢,2011年,村裏聯合桂林北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展冷水魚養殖。
項目引進後,經過前期準備,于2014年在當地流轉了50多畝土地,擴建了高山冷水魚養殖基地,並修建了引水管道,將貓兒山上的水引入基地內。目前,該基地已經發展成為兩廣地區最大的冷水魚養殖基地,基地的三文魚、鮭魚、鱘魚等養殖技術也十分成熟,養殖規模超過10萬尾,産量超20萬斤,年産值超過500萬元。基地養殖的商品魚一般生長一年半就可以銷售,市場售價可達100元每公斤,除本縣外,還外銷粵港澳大灣區、湖南、貴州等地,帶動了周邊六縣和脫貧地區冷水魚養殖産業的發展。項目通過合作社模式,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産業興旺注入了強心劑。(文 伍麗 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