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貿易指數首次對外發佈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09-13 10:17:53

  9月11日,海關總署聯合自治區政府在第十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首次發佈中國—東盟貿易指數。指數顯示,2020年中國—東盟貿易指數為241.09點,較2019年上漲19.64%,較2010年上漲141.09%。東盟繼續穩居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雙方累計雙向投資總額超過3100億美元,合作建設了20余個經貿合作區。

  30年間,我國與東盟貿易發生巨大變化。指數顯示,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由1991年的83.6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6852.8億美元,年均增長16.5%,比同期中國外貿整體年均增速高出3.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由44.5億美元增長到3836.8億美元,年均增長16.4%;進口由39.1億美元增長到3016億美元,年均增長16.5%。我國連續第12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今年前8個月,我國對東盟進出口5539.2億美元,增長33.3%,佔同期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4.5%。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我國與東盟歷史文化交融,資源稟賦、産業結構各具特色,經濟貿易結構互補性強,開展經貿合作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自1991年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以來,我國與東盟國家交往日益密切,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2013年中國與東盟攜手建設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2019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議定書》全面生效,雙邊經貿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以來,中國海關牽頭與東盟完成原産地規則升級談判並順利實施,對外全面加強與東盟各國海關的溝通和協作,積極推進原産地電子聯網;對內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助力進出口企業充分享受協定的關稅減讓政策。截至2020年底,中國企業享惠進口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貨物3.3萬億元,年均增幅27%;雙方之間90%以上的貨物可享受零關稅待遇,共計減讓稅款3149億元。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中老鐵路、印尼雅萬高鐵、中新共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中印和中馬“兩國雙園”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順利推進,有效提升了我國與東盟國家互聯互通水準,雙方跨境物流更加順暢。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線路從2017年的1條“渝桂新”線路發展到目前雙向常態化開行6條線路,開行頻次由每週1列增至每天10列以上,

  已成為西部地區貨物出海出邊的主通道和RCEP框架下連接中國與東盟地區最快速、最便捷的通道。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開行3154列、發運31.4萬個標準集裝箱,同比分別增長96%和287%。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與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銜接,今年以來累計銜接發送1504個標箱,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可靠的運力支撐,激發了我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潛力。今年前8個月,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14個省區市對東盟進出口812.2億美元,同比增長28.7%,拉動我國對東盟進出口增長4.4個百分點。

  李魁文表示,為更好服務企業開展對東盟國家進出口貿易,提供更為科學的決策輔助和信息支撐,海關總署聯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編制“中國—東盟貿易指數”,擬今後每年在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對外發佈最新指數。該指數從貿易密切、貿易品質、貿易潛力、貿易活力、貿易環境5個維度,建立科學合理、具有中國與東盟貿易特色的指標體系,通過對貿易情況進行量化評價,直觀展示雙邊貿易發展水準和發展前景,是雙邊貿易發展狀況的“晴雨錶”和“風向標”。( 廣西日報 記者/康安 通訊員/鄧顏劼)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