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旅遊” 南寧景區發展譜新篇
來源:南寧日報  |  2021-11-05 11:28:28

  原標題:“非遺+旅遊”,景區發展譜新篇——南寧崑崙關旅遊風景區大力打造精品文旅項目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

“非遺+旅遊” 南寧景區發展譜新篇

南寧崑崙關開展古軍營體驗研學活動。

“非遺+旅遊” 南寧景區發展譜新篇

南寧崑崙關開展的研學活動備受少年兒童歡迎。     (南寧崑崙關管委會供圖)

“非遺+旅遊” 南寧景區發展譜新篇

2021年南寧崑崙關民俗文化旅遊活動拉開帷幕。圖為《上林大鼓》表演。     本報記者葉子榕 攝

  隨著文化和旅遊不斷融合,非遺加速進入百姓視野、融入百姓生活,尤其通過非遺進景區等方式,使遊客進一步感受到了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

  南寧崑崙關旅遊風景區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産有機融入景區。

  依託節事推進“非遺進景區”

  關公磨刀禮展演、上林大鼓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每年的南寧崑崙關民俗文化旅遊活動吸引眾多市民遊客慕名而來。

  南寧崑崙關民俗文化旅遊活動,源於每年農曆五月十三的民間重大慶典活動“關公磨刀誕”,以本地民俗文化為基礎,在活動期間推進“非遺進景區”,展示南寧市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包括關公磨刀禮、成人禮、壯族芭蕉香火龍舞、上林瑤族鼓樂、邕寧壯族八音、馬山會鼓、打錢尺、舞彩鳳、遊彩架、壯族繡花鞋、拓印、蠟染、“山歌頌黨恩”主題原創山歌對唱、賓陽炮龍文化展、台灣少數民族歌舞等非遺展示展演。

  同時,該景區積極打造非遺一條街,引入賓陽酸粉、生榨米粉等非遺美食,竹製品傳統手工藝品以及投壺射箭、打燈謎等體驗式活動。通過非遺有機融入旅遊節,景區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播的載體,豐富和提升了旅遊體驗,帶動了旅遊消費和農産品銷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非遺旅遊品牌。

  目前,南寧崑崙關民俗文化旅遊活動已成功舉辦9屆,每年的旅遊節都會吸引超過5萬人次的遊客前來遊覽,成為南寧市特別是崑崙關當地周邊群眾的重要節日,承載著具有中華民俗文化傳承、愛國主義教育、文旅産業融合、旅遊推介的多元化內涵且獨具魅力的傳統民間民俗文旅活動品牌。

  利用資源“非遺+”發揮多重效能

  近年來,南寧崑崙關旅遊風景區充分發揮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優勢,結合崑崙關周邊本土民俗文化和愛國研學活動,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産基本內涵,開發具有非遺特色的研學課程和主題旅遊線路。

  南寧崑崙關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引導中小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該景區開展成人禮、古軍營體驗、“講崑崙關故事、揚崑崙關精神、做崑崙關使者”活動等非遺研學實踐體驗項目,開設“崑崙關鄉土民俗文化”“崑崙關詩詞鑒賞”“炮龍文化課程”等非遺研學教育課程,打造以崑崙關“旅遊+非物質文化遺産”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深度遊等,有效激發了非遺研學的熱情,3年來接待研學人數超過20萬人次。

  同時,在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産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南寧崑崙關合理利用景區非遺資源進行文創設計,闡釋挖掘民俗文化的時代價值,提高旅遊産品的文化內涵和創新品質,打造精品,提升品牌,構建獨具特色的旅遊産品體系,讓非遺文旅産品融入生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近年來,南寧崑崙關旅遊風景區通過協辦時報金犢獎,徵集了眾多文化創意。今年發佈的“中華崑崙關 海峽兩岸情——展現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設計獎創作命題,累計收到參賽作品1341件,豐富了崑崙關文創産品體系,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文創産品,為景區增加旅遊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南寧崑崙關充分發揮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平臺作用,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兩岸同胞交流點,配合重大節慶活動,以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文化交流為紐帶,積極宣傳推廣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産融入景區的好經驗、好做法。

  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産街區

  南寧崑崙關將在非遺融入景區方面下功夫,積極創新形式和內容,全域性推進非遺資源與景區的有機結合。

  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産街區,充分利用“壯族三月三”、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展現具有壯鄉風韻的非遺項目,讓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綻放迷人光彩。

  同時,南寧崑崙關計劃引進“崑崙關大捷”大型實景演藝項目,結合本土歷史民俗文化,打造原創文化生態,孕育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的土壤,增強表演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生命力。在提升互動樂趣、豐富旅遊體驗中,推動景區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為南寧崑崙關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打下堅實基礎。(南寧日報 記者莫嵐遠 通訊員何俊全)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