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壯鄉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2021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主會場活動4月14日在南寧青秀山盛大開幕,歡慶的銅鼓敲響幸福樂章,美好的生活把心情點亮,各族群眾共同歡慶廣西一年一度的壯族三月三節日。 本報記者 周 軍/攝
10月16日,南寧市新竹社區的群眾歡聚一堂,呈現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幸福場景。 本報記者 徐天保/攝
10月5日,田林縣利周瑤族鄉亮福村壇亮屯外出打工歸來的村民,用淳樸的瑤族山歌唱響各族群眾“心連心”之歌。 藍慶侃/攝
各族群眾團結互助,走向幸福生活。2018年11月3日,扶綏縣東門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舉行集體搬遷儀式,各族搬遷群眾開心拎包入住。盧文斐/攝
7月29日,那坡縣“民族合唱隊”走進武警那坡中隊,與官兵共同演唱軍歌和壯鄉民歌,盡顯軍民魚水情。余海洋/攝
2019年9月25日,鹿寨縣四排鎮水頭村村民積極學習普通話,通過學好普通話促進民族融合。賴建輝/攝
4月1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舉行“唱山歌 感黨恩”主題活動,當地毛南族群眾載歌載舞,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喜悅之情。 歐 慶/攝
2019年9月27日,恭城瑤族自治縣民族中學舉行“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教育活動,促進各民族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梁 輝 楊艷霞/攝
八桂大地唱歡歌,和諧盛世展新顏。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這首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歌曲《愛我中華》,正是從廣西唱響,傳遍全國。
各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當前廣西民族團結、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真實寫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區各級各部門和各族群眾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始終堅守維護民族團結重大政治責任,堅持貫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建設,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臺階,決戰脫貧攻堅取得了全面勝利,全面小康路上一個民族都不掉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廣泛深入,“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深深紮根于各族幹部群眾心中;民族優秀文化創新發展,民族文化強區建設紮實推進;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法規體系不斷完善,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水準不斷提升;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各民族更加堅定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紮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連心,手拉手,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廣西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要繼續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這是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指示,也是對廣西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高度評價,更是對廣西各族人民群眾的重托。
牢記囑託,感恩奮進。今年11月,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全區民族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共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奮力在推進新時代民族工作高品質發展上走前列、作示範,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
如今,八桂大地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處處盛放,各族兒女爭做民族團結的使者、爭當民族團結的模範,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同守衛祖國南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廣西日報 記者 廖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