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金秀:打好“非遺牌” 文化動起來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11-23 10:09:44

  “咚咚咚,鏘鏘鏘……”近日,在金秀瑤族自治縣忠良鄉車田村高田屯的前廣場,一陣陣清脆激昂敲鑼打鼓聲,響徹夜幕。數十名精神抖擻、身穿瑤族傳統服飾的青年分為兩隊,擎著兩條稻草製成的“香龍”在夜色下舞動。“香龍”周圍,群眾舉著用竹篾編織、綿紙糊制的“大紅鯉魚”“千年龜”“大龍蝦”等水族動物造型綵燈,跟隨“香龍”一起舞動。

  這是自治區級非遺項目“瑤族舞香龍”的活動現場,表達了瑤族同胞祈求平安順遂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近年來,金秀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瑤族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方法,打好非遺品牌,鞏固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為綠色發展集成改革試點工作夯實文化基礎。

  目前,該縣共有國家級、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共18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26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58項。近日,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中,金秀六巷鄉上榜,成為廣西8個上榜單位之一。

  A 挖掘民俗文化優勢創新作品

  走進金秀大瑤山,遊客在稱讚這裡生態資源優勢之餘,也被服飾、歌舞、飲食、醫藥等特色文化所吸引。

  該縣深挖瑤族文化發展特質,創新以“旅遊帶動文化、文化促進旅遊”的發展模式,傳承和發揚民間藝術。

  以黃泥鼓舞文化為品牌的橫村坳瑤民俗村、以瑤族絕技為主打品牌的古佔民俗村;以瑤族香哩歌、農耕文化為品牌的羅漢山瑤寨風情園;以爬樓、茶園文化為品牌的六段民俗村和田村民俗村;以瑤族嫁郎文化為品牌的奮戰民俗村……近年來,這些“民俗餐飲+瑤族風情”表演,在各鄉村多點開花,成為遊客必看的“文化大餐”。

  這些文化元素放在民間是民俗,搬上舞臺是文藝。該縣挖掘瑤族、生態、服飾、歌舞、飲食等文化優勢,創作《瑤都神韻》《石牌·瑤》《黃泥鼓之戀》《瑤山謠》等原創作品,完成《聖堂仙境生態瑤都》《瑤族大歌》等電視專題片、原創歌曲。前不久,《黃泥鼓之戀》入選中國—東盟文化藝術周項目。

  B 加強瑤族文化古籍遺珍整理

  11月9日,金秀瑤族自治縣文化館舉辦“鄉村文化富民——瑤族織繡”培訓班,挖掘、培養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瑤族織繡傳承人,宣傳瑤族傳統織繡技藝。

  前不久,由金秀大瑤山瑤學學會、羅香鄉政府主辦的“黃泥鼓舞——傳承非遺文化”傳習班,邀請了6名黃泥鼓舞和白馬舞老師到現場教學。

  在金秀,這樣的活動時常開展,讓這個大瑤山縣城的民族文化、非遺文化得到挖掘和傳承。

  該縣以優秀瑤族文化為根基,加強對瑤族文化古籍遺珍的整理。該縣建立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産數據庫,全面普查、採集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300多項,建立電子文本、檔案等數據庫,挖掘有4159多個資源信息。在逐級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中,該縣現有2項進入國家級保護名錄,18項進入自治區級保護名錄,項目申報的品質和入選的數量位於來賓市前列。

  非遺生産性保護,能增強保護工作的“造血”功能,增強非遺的生命力。該縣不斷探索生産性保護工作開放模式,以瑤族民間藝術為題材,打造非遺文化展示平臺,重塑傳統民族節慶和重要節假日,實施節慶品牌培育計劃。在瑤族盤王節、功德節、阿咕節等民俗節日中,將百家宴、絕技表演、婚俗展示等非遺節目得以擺上文化餐桌。

  該縣還加強對傳承人保護培養扶持力度,打造非遺傳習基地、生産經營示範戶,建立有5個國家級黃泥鼓舞傳習基地,有龐伊蔓、趙鳳香等8個瑤族服飾、瑤族織繡生産性保護示範戶。如今,該縣有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8人,每人每年獲得國家5000元的補助;該縣已將一些傳統技藝的項目傳承工作普及到學校課堂,把“黃泥鼓舞”“瑤族織繡”“瑤族民歌”等項目納入中小學課程。

  C  拓寬文化産品的開發利用

  近日,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西民協就率廣西特色文藝之鄉考察組對金秀瑤族自治縣申報“廣西黃泥鼓舞之鄉”創建工作進行實地考察,邀請“網絡名人看金秀”採訪團走進瑤醫醫院等活動,宣傳瑤醫藥文化。

  如今,金秀瑤族博物館成為收藏瑤族服飾最全的博物館;街上的“瑤醫藥一條街”成為遊客愛逛之街;瑤族客棧、文化村的主題表演經常徹夜展演民俗節目。

  該縣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結合,通過保護、整理、宣傳、交流,讓文化“流動”起來;群眾依託豐富的文化特色,做好産業轉化,實現文化富民。

  依託豐富的民族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建立縣瑤族博物館,建設5個瑤族支系的博物館和1個生態博物館。該縣還凝聚社會力量,在政府保護的基礎上,構建金秀瑤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和完善規劃綱要,創新“自然傳承+人為干預傳承”模式,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建設,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召開國家級、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座談會,逐步實現將文化傳承發展的主體回歸群眾主體的目標。

  借力非遺與創意結合,依託“一支系一民俗”的非遺經濟價值,打造民俗村,培育盤瑤“尤綿婚俗展示山莊”“六段屯茶山瑤爬樓展示寨”“橫村屯坳瑤祈寧會”“古佔屯山子瑤度戒”“六巷村花籃瑤女子成年禮”等非遺傳承展示旅遊點,讓當地群眾受惠。(廣西日報 記者 蒙進煌 通訊員 蘭潔萍 廖晨言)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