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傍晚也可以像城裏人一樣,在村裏的小廣場看戲了。”11月27日,夜幕降臨,在岑溪市綠糯垌鎮綠雲村新建的戲臺前,村民坐在凳子上觀看傳統的牛娘戲,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綠雲村石頭寨的戲臺、遊客服務中心、瀑布景觀、生態停車場、黨建廣場等設施已建設完畢。而各農家小屋前,隨處可見鑲嵌了海棠花型格窗的院墻搭配著彩色的景觀植物,呈現出濃濃的嶺南風情。去年3月,該村被確定為梧州市級鄉村振興示範點後,按照更高標準提升整村“顏值”,每到週末吸引不少遊客慕名前來。
記者來到綠雲村火龍果種植基地看到,一個個紫紅色的火龍果被工人們採摘裝箱。該基地是按照“村民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的模式,與岑溪市安安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的,共投入資金350萬元,種植火龍果300畝,今年預計産值500萬元。
綠雲村的發展變化,得益於該村充分發揮五星級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帶領村民一起走上鄉村振興之路。近年來,梧州市堅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聚焦村級集體經濟示範項目,深入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夯實基層組織,以高品質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該市採取單獨建、聯合建、挂靠建等方式,規範自然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等黨支部及黨小組設置,全市累計培育自治區“星級村”黨組織42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黨支部37個,在2800多個專業合作社、92家農業産業龍頭企業探索建立黨支部或黨建聯繫點,強化黨組織對農村各領域的領導。大力推行“整鄉推進,整縣提升”示範縣鄉創建行動,整合資金9700多萬元,重點打造全區農村基層黨建示範縣鄉以及農村基層黨組織規範化建設示範帶、農村基層黨建精品示範帶、紅色鄉村示範帶。實施村黨組織“消薄”工程,重點把軟弱渙散、存在各種問題的286個村列入“消薄”對象,“一村一策”制訂整頓方案,實行銷號整頓,完成整頓軟弱渙散(後進)村黨組織54個,進一步提高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和號召力。
建強隊伍,以高素質隊伍推動鄉村振興。該市強化“領頭雁”培養,建立“理論培訓+現場實踐+頭腦風暴+學員解説”的培訓模式。全面開展市、縣、鄉三級村兩委幹部輪訓。截至目前,該市共舉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能力提升示範培訓班12期、村(社區)兩委幹部培訓班157期,共培訓9400多人次,實現村(社區)兩委幹部培訓全覆蓋,全面提高“領頭雁”發展産業和鄉村治理水準,為群眾辦理民生實事1.6萬件,促成171個集體經濟、“一事一議”項目落地、竣工。
建優管理機制,以高效能運行賦能鄉村振興。該市將黨建促鄉村治理納入縣、鄉、村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一聯三促”調研督導活動、黨建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提高各級“一把手”思想認識。在12個黨建促鄉村振興示範點率先建立“黨群理事會”“紅白理事會”等黨組織領導下的群眾自治組織。建立“網格化”管理制度,將全市957個村(社區)劃分為3922個網格,每個網格落實3—5名黨員負責聯繫、管理。大力推進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利用黨務、村務公開欄等載體,及時公開村內重要信息,推動鄉村治理“陽光化”。
聚焦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深入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鄉村振興注活力、強動力、增後勁。在黨建引領下,該市打造綠雲村等12個市級、100個縣級黨建促鄉村振興示範點,帶動全市近1000個村(社區)全面提升,3年來,重點推進的237個中央和自治區財政扶持壯大集體經濟項目陸續竣工投産,示範帶動效應開始顯現,平均每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1.45萬元,催生了99個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示範村、27個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強村和10個年收入100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旗艦村,形成輻射一片、帶動一方的示範效應。(廣西日報 記者 潘 登 實習生 李碧燕 通訊員 肖 傑 李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