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 廣西經常鍛鍊人數比例達40%以上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12-31 11:48:53

  原標題:《廣西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公佈 到2025年 全區經常鍛鍊人數比例達40%以上

  記者從自治區體育局獲悉,12月28日,自治區政府印發的《廣西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下簡稱《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區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40%以上,建成城鎮社區“15分鐘健身圈”,促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等化,建成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惠及城鄉,具有廣西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根據《計劃》,廣西將實施開展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和模範縣(市、區)創建、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完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準、健全體育健身組織服務體系、促進重點人群健身活動開展、推動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傳承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加強體育對外交流和營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等11項主要任務。

  《計劃》要求促進重點人群開展健身活動,將加大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農民、農民工和婦女等重點人群的健身指導力度,鼓勵重點人群參與體育賽事和健身活動,提供適合相關人群健身的公共體育設施及服務,提升社區公共體育設施適老化、適幼化水準。

  在全區範圍內如何推動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計劃》提出構建“一核多極,一軸兩翼”體育産業空間佈局,即建設南寧體育産業核心區、打造桂林體育旅遊發展先行區、加快發展北海濱海運動産業等多個增長極;構建桂林—柳州—南寧—北海發展主軸,東翼重點發展體育教育、足球培訓、健身休閒、體育製造等産業,西翼力爭打造世界山地戶外運動和極限運動基地。

  為如期達到目標,《計劃》要求各級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將全民健身空間用地統籌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並對其優先保障。同時,從壯大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加強全民健身安全保障、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和強化跟蹤評估和督促指導等方面來保障落實。

  發展目標

  到2025年——

  ●全區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40%以上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以上

  ●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16名

  ●建有體育公園(體育綜合體)100個以上

  ●全民健身中心1000個以上

  ●健身步道10000公里以上

  ●每萬人擁有足球場數量達到0.9塊以上

  主要任務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

  力爭實現設區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健身設施全覆蓋的目標。

  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按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積不低於0.3平方米標準規範配套群眾健身設施,並與住宅區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傳承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

  推廣普及花炮、珍珠球、蹴球、毽球、龍舟、獨竹漂、鞦韆、投繡球、射弩、陀螺、高腳競速、板鞋競速、民族武術、民族健身操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基地和場地設施建設。

  ●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

  完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推進落實青少年每人掌握2項以上運動技能。

  建立體衛(醫)融合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基本實現縣級體衛(醫)融合健康服務機構全覆蓋。

  ●完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

  要舉辦運動項目業餘聯賽,制定並推廣體育運動業餘等級評定標準,推進建成自治區、市、縣三級體育賽事活動網絡。

  打造南寧、柳州、桂林、北海、百色、河池等6個戶外運動核心區域,開展騎行、徒步、登山、攀岩、游泳、漂流、潛水、摩托艇、帆船、帆板、風箏板、沖浪、馬術、汽車露營等戶外休閒賽事和活動。(廣西日報 記者/徐哲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