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鳥”白喉林鶯首次飛臨八桂
來源:南寧晚報  |  2022-01-07 18:04:45

  原標題:廣西鳥類資源豐富頻頻刷爆朋友圈,已記錄鳥類近750種位列全國第三 “西北鳥”白喉林鶯首次飛臨八桂

“西北鳥”白喉林鶯首次飛臨八桂

白喉林鶯 傅雲攝

“西北鳥”白喉林鶯首次飛臨八桂

勺嘴鷸 寧浩洋 攝

“西北鳥”白喉林鶯首次飛臨八桂

黃胸鹀 謝偉亮 攝

“西北鳥”白喉林鶯首次飛臨八桂

中華秋沙鴨 傅雲攝

“西北鳥”白喉林鶯首次飛臨八桂

本報記者淩劍伊 

  新年剛開始,白喉林鶯在桂林被驚喜發現,創下廣西鳥類新記錄,給元旦假期送上了一份大禮。據專門從事動物生態學研究的廣西大學林學院副教授蔣愛伍之前的統計,廣西鳥類總數加上白喉林鶯,目前已接近750種,位列全國第三。

  “小迷糊”白喉林鶯來報到

  元旦期間,桂林一名網名叫“燒包”的鳥友在市郊一片農田裏拍鳥。當他收工回家,用電腦查看作品時意外發現,原以為拍到的是灰林,沒想到竟是白喉林鶯,這讓他如獲至寶,驚喜不已。

  白喉林鶯是一種不常見的繁殖鳥和過境鳥,亞種主要分佈在歐洲,能夠長途跋涉通過地中海通道遷徙到達非洲越冬地。我國有此種鳥類的4個亞種,均分佈在西北部。在繁殖期,內蒙古呼倫池地區曾有它們出現的記錄,河北近北京處也有過出現記錄。

  那麼,為什麼這種不常見的西北鳥兒會來到廣西呢?“可能遷徙的時候走錯方向了吧?”“燒包”的新發現引起了不少觀鳥愛好者的熱議。

  “對,應該是迷路了。”蔣愛伍對此分析指出,“這是偶然現象,這樣的鳥類被稱為迷鳥,廣西每年都會發現。”

  廣西現有鳥類記錄近750種

  據數據統計,廣西現有鳥種記錄總數接近750種,其中,九萬山、大瑤山、金鍾山、雅長、貓兒山甚至桂東南等地,都有可能發現驚喜。

  另外,黃胸鹀、勺嘴鷸、中華秋沙鴨等種群較為稀少的鳥類也多次在廣西被觀測到。1月4日—5日,鳥友在北部灣地區發現了多達14隻的勺嘴鷸。“這是首次在廣西記錄到這麼多的勺嘴鷸。勺嘴鷸在全球的數量十分稀少,預計不會超過400對。”廣西觀鳥大年工作人員余壽毅表示。

  而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中華秋沙鴨,這兩年也頻頻“刷爆”朋友圈。中華秋沙鴨分佈于廣西全區,但數量稀少,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國不超過2000隻。近年來,隨著廣西觀鳥人數的增加,中華秋沙鴨在區內被觀測到的次數也多了起來。

  比如,南寧市武鳴忠黨水庫、上林清水河,梧州市蒙山縣茶山公園,百色市澄碧湖,柳州市鹿寨縣,桂林市青獅潭、衛家渡,河池天峨龍灘自然保護區等地方,都有觀鳥愛好者觀察到了中華秋沙鴨。

  “但整體數量不多。最大的種群數是前段時間在天峨觀察到25隻,已經比較罕見了。”余壽毅介紹,根據廣西觀鳥大年2年的監測數據,在廣西越冬的中華秋沙鴨種群每年被觀測到的數量有五六十隻。

  中華秋沙鴨原名為鱗脅秋沙鴨,原産地是吉林省長白山地區,分佈範圍狹小,只有零星個體偶爾飛到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所以被改稱為中華秋沙鴨,屬於中國特有種。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常被譽為“鳥中大熊貓”。

  八桂良好生態引來眾多鳥類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廣西共有89名愛好者將觀鳥記錄上傳到觀鳥小程式,該小程式共收錄區內有效觀察記錄數據2.6萬餘條,觀察記錄地點覆蓋了廣西14個地市92個區縣。其中,鳥種記錄在100種以上的區縣有27個。

  數據顯示,2年時間裏,鳥友在廣西觀察記錄到了568種鳥,記錄了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18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99種。記錄了IUCN(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易危級別及以上鳥類19種,其中極危(CR)2種,瀕危(EN)5種,易危(VU)12種。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這些數據,直觀地展示了每個地區鳥種被觀察記錄的情況。這既是當地鳥類豐富及觀鳥熱度的體現,也是廣西各地觀鳥人數量多的體現。”蔣愛伍表示,廣西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為珍稀鳥類提供了優良的棲息地,所以每年眾多鳥類會定期來到廣西越冬。另外,老百姓的愛鳥意識越來越高,有更多的人參加到觀鳥大年中去,為鳥類的現狀提供了科學依據。“通過生態系統的修復,我們的生態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絕不能忽視很多鳥類在廣西種群已經越來越少,就像黃胸鹀,20多年前在廣西較為常見,但因為被人為捕殺,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現在已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蔣愛伍特別提醒道。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