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社區醫院優化升級 健身器材遍佈綠城
來源:南寧晚報  |  2022-01-26 11:14:27

  原標題:社區醫院優化升級 健身器材遍佈綠城 南寧城市15分鍾醫療服務圈、10分鐘健身圈逐步形成,群眾強身健體更便捷

南寧:社區醫院優化升級 健身器材遍佈綠城

市民在邕江畔使用智慧健身器材鍛鍊身體    本報記者林顯威攝

南寧:社區醫院優化升級 健身器材遍佈綠城

工作人員在急救小屋前展示AED設備 本報記者林顯威攝

  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系,進一步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新建一批急救小屋,提升城市應急救援反應能力;增設健身器材升級設備條件,不斷滿足群眾的健身需求……2021年,南寧市實施了一系列為民辦實事項目,其中一項項健康惠民工程的落實,在健康南寧、幸福南寧的美麗畫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5分鍾醫療服務圈逐步形成

  過去的一年,南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百姓健康福祉,始終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強化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廉潔的醫療衛生服務。這其中,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是一大亮點。

  “現在看病方便多了,出門不遠就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條件好、服務也好,不用每次生病都往大醫院跑。”青秀區金洲社區的李阿姨説道。據悉,2021年南寧市加快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投入資金2700萬元,新建1個、購置1個、改擴建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併為1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基本醫療設備。目前,南寧市有已開業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129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69個。

  “自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以來,南寧市逐步解決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偏少、服務半徑過大、服務人口過多的問題,實現了每個街道辦轄區或每3萬~10萬人口設置一個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目標。”南寧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科科長劉文波説,目前南寧市城市15分鍾醫療服務圈已逐步形成,群眾就醫更加便捷。

  人員密集場所建設急救小屋

  “要先判定患者是否存在無反應無呼吸情況,打開AED(心臟除顫器)蓋子後AED會自動開機。然後你需要除去患者上衣,在胸腔區域貼上電極貼片……”在人民公園遊客中心內,南寧急救醫療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指導園區管理人員如何使用應急醫療設配。只見園區管理人員從遊客中心跑出,飛奔前往一旁的急救小屋,輸入密碼後拿出AED設備,再返回對患者進行搶救。

  “急救小屋是院前急救服務體系重要的一環,而這個體系又是衡量一個城市社會安全保障與應急救援反應能力和急救醫療水準的重要標誌。”南寧急救醫療中心副主任唐連家介紹,心臟驟停搶救最佳時間是在4分鐘內,如何確保患者可以得到第一時間的搶救,南寧市已著手建立健全城市公眾急救體系,目前除人民公園外還有5個這樣的小屋,分佈在火車站、地鐵站、商場等人員密集的場所。

  在人民公園的急救小屋記者看到,小屋內除有3台AED,還有一定數量的醫療箱。“這些設備可以滿足突發情況下的應急使用。如需要屋內設備,可以找現場工作人員打開,緊急情況下也可以砸碎玻璃取用。”唐連家説,2022年南寧還將繼續新建急救小屋,AED也將投放150台。

  新增智慧設施方便群眾健身

  2021年南寧市在醫療方面的一系列舉措讓群眾受益,而體育設施建設在健康惠民工程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體育運動對身心健康有著廣泛的促進作用,自從我國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以來,南寧市一直在優化群眾的健身環境,不斷在城市廣場、綠化空地、小區、村莊等地建設健身設施(全民健身路徑),方便群眾參與健身活動。目前,南寧市全民健身路徑就有多達5189片,覆蓋100%的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這一數字還在隨著城市的發展增加,設施也隨之優化。

  據悉,從2020年開始,在南寧市為民辦實事項目中,除安排建設傳統的一代室外健身路徑器材外,還新增建設二代智慧室外健身路徑器材,加入運動數據顯示、運動數據採集、節能環保等內容。

  在江南大道南五里路口旁的沿江公園裏,來自山東的王老伯正在使用二代智慧室外健身路徑器材。“真是太方便了,小區和公園我經常看到健身設施,但是這裡的智慧器材讓我印象深刻,連上手機就可以了解鍛鍊的情況,很方便。一邊健身一邊看著江景,多好呀。”王老伯説道。

  南寧市體育局群眾體育科科長王一冰介紹,2021年南寧市共投入417.49萬元為各縣區、開發區公園、街道、社區、街頭綠地、行政村新增或更換40套戶外全民健身路徑器材。目前,南寧市已逐步構建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南寧晚報 記者林顯威 )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