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風雨見初心——百色在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中全力做好民生保障
來源:廣西日報  |  2022-02-09 10:02:21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奮力打好打贏百色市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抗擊疫情和保障民生,兩個都是“主戰場”。

  2月7日零時起,百色市實行“三個不進不出”和全員居家隔離的管理措施。疫情之下,米麵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是否充足、價格是否穩定,防疫物資是否保障到位,成為公眾關心關注的焦點。

  百色市按照“快、準、嚴”要求,進一步做到“六個強化”“十個到位”“與病毒打擂、與時間賽跑”,快速啟動“應對極端狀態下保供保運轉應急預案”,健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生産生活醫療物資管理運輸工作方案”,持續做好醫療物資、生活物資儲備,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對群眾日常生活的影響,滿足群眾基本生活需求,確保社會安定平穩有序。

  民生物資供應充足

  2月8日,在百色市右江區新興路華潤萬家超市,貨架上的大米、麵粉、食用油、水果、肉類等生活物資整齊擺放,等待顧客選購。市民黃麗娟進入超市後,挑選新鮮的蔬菜和肉類,又選購了一些嬰兒用品:“我隔幾天就會逛一次超市,這幾天感覺日常生活用品很充足,和春節期間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連日來,百色市連續召開物資保障工作協調會、推進會,及時研判物資需求,制定系列物資保障方案,並密切監測與群眾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必需品和公共衛生用品的市場動態及供給保障工作,及時充實庫存,保障市場供應。

  在全市各個交通卡口,執勤民警站在寒風中有條不紊地開展防控排查。截至2月7日,該市已核發《應急運輸許可證》79份(輛),其中,醫療防疫物資16份(輛)、生活物資14份(輛)、重要工業物資49份(輛)。

  目前,該市儲備應急成品糧540噸,儲備糧7.81萬噸,生豬存欄49.9萬頭,每天可上市銷售1000頭以上;牛羊存欄4.51萬頭(只),活禽存欄1276.9萬羽,可正常供應3個月以上;水産品366.9萬噸;蔬菜在田面積17.6萬畝,日採摘量5034.9噸,完全有能力保障全市常住人口基本生活需求;核酸檢測所需物資、消殺物資和個人防護物資充足。

  商品市場穩定有序

  “一旦接到群眾舉報,我們會立即組織執法人員開展核查工作,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2月8日,百色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周永智介紹,截至當天12時,該局共接到涉及疫情物價投訴舉報25起,對白菜、土豆漲價等群眾投訴問題進行快速處置,對涉嫌價格違法行為立案調查3件。

  保供應就是保民生,穩物價就是穩民心。百色組織相關部門深入市場調研、監控和分析物價,實時監控市場價格,市場監管部門加強與發改、商務等部門的對接聯繫和協作聯動,合力保供穩價,根據疫情形勢變化隨時調整價格監管工作重點,緊盯農貿批發市場等保供源頭,加強重點區域各供應點的價格監管,確保防疫和生活物資市場價格平穩。

  “要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定價原則……”“不得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百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過報紙、電視臺和新媒體等平臺發佈規範市場價格秩序的提醒告誡書,要求經營戶及相關單位加強價格自律,誠信合法經營,並對涉及價格投訴的5家市場開辦方進行約談。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百色積極組織市場監管執法人員深入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等地開展監管執法,共檢查農貿市場863家次,商場超市684家次,藥店7461家次,經營戶26323戶,對明碼標價不規範等行為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並跟蹤督查整改落實。

  監測數據顯示,全市轄區內90家大中型商超糧、油、米、面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保障群眾就醫需求

  2月8日晚,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百東院區),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自行攜帶掃把、垃圾鏟、小水桶和抹布等清潔工具打掃衛生。根據百色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該院區正式啟用,作為當地“小湯山醫院”投入疫情攻堅戰,即將接收轉運的確診患者。據了解,該院區逐步開放5個病區,可容納1200名病人。

  疫情防控,有備無患。百色組織縣鄉村醫護人員等對轄區需要定期醫療服務的血液透析、孕産婦、新生兒、腫瘤放化療、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的患者進行全面摸排,了解相關人員健康狀況和就醫需要,對就診人員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基本掌握特殊患者的就醫服務需求,以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百色制定印發“疫情期間醫療服務保障工作預案”,明確各地各片區出現疫情時,向封控區、管控區派出醫療服務隊伍以及響應患者緊急就醫呼叫的醫療單位,完善了突發疫情情況下,從120響應調度到醫療機構派出救護隊,直至患者入院的一整套流程。同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確保院感防控的前提下,通過優化診療流程、暢通就診環節、建立急危重患者綠色通道等措施,確保及時點對點接送有就醫需要的患者。

  在嚴格管控條件下,該市明確醫院、藥店等保就醫需求的單位正常服務和營業,規定醫療車輛在全市正常通行,涉及醫療救治、緊急救援等有特殊情形和需要的人員可以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正常通行,並提前做好120平臺服務和急診醫生、救護用車的調度安排,進一步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特殊人群的就醫需求。(廣西日報 記者淩聰 羅琦)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