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機直直開過,伴隨著翻滾的泥土,一串串紫薯從地下被翻了上來……時下是春耕季節,但在北海市銀海區福成鎮松明村,卻是一番“春收”新景象。
“現場有70多名工人幹活。”廣西青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蘇小玲告訴記者,這批紫薯有300畝,去年9月種植,畝産1700多公斤,現在市場行情好,能賣到3.8元/公斤,預計總産值近200萬元。“能賺五六十萬元。”蘇小玲滿臉笑容。
蘇小玲的農場能夠實現規模種植,得益於銀海區積極落實農村土地流轉政策。“我的土地在這裡煥發新活力了!”村民劉顯福感嘆道,他家裏的9畝多土地以前種甘蔗,因土地零散、效益低,現在全部流轉給農場,一年有9000多元租金。
該農場流轉100余戶村民共500多畝零散土地後,進行平整作業,拆掉數百條田埂,將土地連成片。同時,投入600萬元資金,架線連管、通電通水,安裝滴灌設施和建設40畝果蔬大棚等,極大提升了土地規模生産水準。現在,農場的大棚裏綠意盎然,大棚外紫薯豐收,村民在此務工,“一年四季都是農忙”。
銀海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局長羅偉強介紹,按照産業振興鄉村的思路,銀海區積極探索並規範引導農民開展土地流轉工作,通過“政府+企業+農戶”模式,推動集約化、規模化、産業化現代農業發展。2021年,銀海區流轉土地約3300畝,新增標準化大棚5300畝,其設施農業發展經驗在自治區現場會作書面交流。(廣西日報 記者 覃鴻圖 實習生 吳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