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西推進藍天、碧水、凈土生態環境工程保優提質發展 南寧柳州桂林等五市將創建“無廢城市”
昨日,記者從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了解到,2022年廣西將開展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廣實行“一證式”掃碼排污監管,建設廣西“生態雲”平臺,實施生態品質數字監管等工作,保障藍天、碧水、凈土生態環境工程保優提質發展。
當天,受自治區人民政府委託,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廳長陳亮向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作2021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2021年度廣西環境空氣品質總體良好,全區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95.8%,全國排名第七位;水環境品質全國領跑,全區112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7.3%,優於全國平均水準12.4個百分點。廣西有10個市入圍全國前30名,有6個市躋身全國前10名,柳州市為全國第1名。海洋環境品質總體保優,山口紅樹林、北侖河口紅樹林、合浦海草床、珍珠灣海草床4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均保持健康狀態。此外,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2.5%,新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4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個等。
下一步,廣西在開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將重點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等標誌性戰役。全面加強秸稈露天焚燒、城市揚塵、餐飲油煙等重點大氣面源治理,力爭全區優良天數比率不低於95.0%。加快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控和整治,加強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完成15條國家監管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建立危險廢物閉環管理體系,完成14個設區市醫療廢物處理設施升級改造,推進南寧、柳州、桂林、貴港、百色等“無廢城市”創建工作。
同時,積極申報創建漓江國家公園,開展“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遊鄉村創建評比。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廣實行“一證式”掃碼排污監管,建設廣西“生態雲”平臺,打造“數字漓江”生態品質智慧檢測網絡應用示範。加快廣西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核與輻射環境安全條例立法,制定廣西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産業高品質發展改革方案。此外,加快補齊環保基礎設施短板,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於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南寧晚報 記者彭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