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縣華江瑤族鄉群眾在採摘六垌茶。
剛採摘的春茶。
制茶前的準備工作。
“春風一笑綠山岡,喜見銀芽處處芳。”清明時節,桂林各地茶樹吐綠,茶産區的茶園、茶山一片忙碌景象,春茶採摘、製作陸續開始。
在興安縣華江瑤族鄉,華南之巔貓兒山腳下的六垌河,兩岸森林繁茂,古樹參天,河水從海拔2000多米高的山上奔流而下,時而清幽時而深潭。一年四季,整個六垌河流域浸潤在雲山霧海之中。數百年間,無數野茶樹在這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出産的茶葉品質極佳,六垌茶為清代貢品茶。當地瑤族群眾憑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野生茶,面積超15萬畝,全鄉520戶茶農通過種植、採摘、銷售茶葉增加收入950萬元以上。
在靈川縣九屋鎮東源瑤寨、臨桂區黃沙瑤族鄉與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瑤族群眾則利用高山茶園植被繁茂、土壤肥力高,雲霧期長等良好的生態環境,在海拔800—1000米高山上種植古樹茶,充分發揮無公害有機茶園優勢,大力發展茶葉産業,帶動茶企、茶農增收致富。(廣西日報 記者 李家健 通訊員 蔣家龍 黃勇丹/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