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壽 生態 民族 紅色 河池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多業態轉化
6月15日,河池市召開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工作推進會,加力推動文化産業化。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該市文化産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目前全市有規上文化企業28家、4A級以上景區31家、自治區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9家。
據了解,河池文化資源豐富,歷史文物保存良好,目前全市初步確定各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37處,遍佈11個縣(區);文化優勢品牌突出,仫佬族、毛南族、白褲瑤等獨特少數民族風情濃郁;此外長壽文化、劉三姐歌謠文化、絲綢文化品牌等均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河池還擁有獨特的生態及非遺文化,有4處世界級生態資源、11個國家級生態旅遊資源品牌、1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國家級非遺項目總數位居廣西首位。
如何將這些優質文化資源轉化為産業?河池市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圍繞“長壽、生態、民族、紅色”四大文化旅遊資源,著力打造“生態長壽地·三姐文化城”文化旅遊品牌,推動文化、旅遊、大健康及相關産業深度融合發展,並逐步形成“一心兩帶六區四園”文化産業發展格局。此次文化産業發展推進會,河池提出以“五個更加”為抓手,即制定更加明確有效的文化産業戰略規劃、打造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産品、創新培育更加豐富的文化業態、推動更加多領域深層次的文化産業跨界融合、培育壯大更加具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以此不斷豐富高品質文化供給,加快全市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
“河池‘十四五’規劃計劃重點推進文旅項目110個,其中文化項目有22個,我們將集中優勢資源予以支持,加快項目落地實施。”河池市文廣體旅局局長韋鴻臻説。截至今年4月,該市存量文化經營單位和場所共364家,其中文化市場216家。(廣西日報 記者/廖慶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