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龍勝:民族團結進步花在“山水間”綻放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8-02 22:04:59

  一到飯點,這個家庭的餐桌上經常會出現“群菜薈萃”的景象。“我是瑤族人,喜歡吃釀豆腐,也會做釀豆腐。婆婆是苗族人,喜歡打油茶。剛來的時候,我喝不慣,現在吃飯前不喝一碗油茶總感覺缺少了什麼。”近日,瑤族姑娘潘艷梅説。

  在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鄉龍甸村裏排組,有一戶特殊的家庭:侯光祖全家10口人,四代同堂,聚齊了苗、瑤、侗、壯、漢五個民族。這個多民族家庭其樂融融,相親相愛,曾被全國婦聯評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成為龍勝各民族團結友愛、和諧發展的縮影。

  龍勝縣位於廣西東北部,總人口17萬,居住著苗、瑤、侗、壯、漢5個主體民族,少數民族佔全縣總人口的81%。近年來,龍勝各族自治縣以創新“民族+”模式,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融入文化、經濟和社會治理各個領域,探索出一條具有龍勝特色的創新創建之路。龍勝已兩次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3個單位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民族傳統文化“魅力綻放”

  據龍勝各族自治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昊介紹,每年農曆六月初六,龍脊鎮大寨村會舉辦傳統“曬衣節”。每年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把箱底的花衣、飾衣、花裙拿出來曬,各家的曬排上、走廊上一串串紅紅綠綠的衣裳鮮艷奪目,“曬衣節”也因此而得名。龍脊鎮大寨村曬衣節“紅衣曬紅半邊天”的獨特風景,每年吸引上萬遊客參觀體驗,為村民創造收益100多萬元。

  “天下第一長髮村”黃洛瑤寨的長髮表演,作為當地的特色旅遊品牌,衍生了服飾租售、“潘紅妹牌”米湯長髮洗護産品出售等創收新形式。

  還有正月鼓樓節、二月祭薩節、三月長髮節、四月開耕節、五月梳秧節、六月曬衣節……這些節日讓龍勝形成了“大節三六九,小節月月有”的“民族百節之縣”,民族節日遊、民俗風情遊成為龍勝旅遊吸引廣大中外遊客的一大亮點。可以説,龍勝已成為一個宜居宜遊、宜品宜樂的民俗旅遊勝地。

  民族特色産業“多點開花”

  “我種了80畝的羅漢果,按今年保護性收購價來算的話,羅漢果收入預計有40多萬元。”瓢裏鎮六漫村村民譚建學説。

  2021年以來,龍勝堅持發展民族特色産業,以打造“中國特優羅漢果核心示範區”為抓手,大力發展羅漢果深加工,推動羅漢果全産業鏈發展。

廣西龍勝:民族團結進步花在“山水間”綻放_fororder_圖片1_副本

村民正在給羅漢果花進行人工授粉 供圖 龍勝縣委宣傳部

  靠山吃山,藥浴成龍勝又一特色民族産業。在龍勝的深山裏,瑤族的一個分支——盤瑤,生活在海拔600到1100米之間,由於常年霧氣繚繞,空氣濕潤,當地人會用藥浴的方式抵禦寒濕。

  為了發展藥浴産業,2020年下半年,在盤瑤生活最集中的江底鄉,當地黨委、政府積極聯繫客商,依託溫泉旅遊資源,開設了一個瑤浴酒店,發動周邊的瑤民上山採集瑤浴使用的藥材,供酒店配置使用。

  “客商不僅看中這裡的自然資源,還看中了這裡瑤民的自立與勤奮。由當地瑤民採摘的藥材就地使用,能很好地保持藥材的藥性,這也給周圍村民提供了就業的機會。這是鄉村招商引資的一個舉措,更是鄉村振興的一個佈局。”江底鄉黨委書記蒙積君介紹。

  龍脊梯田也是龍勝的一張亮麗名片,龍勝縣黨委政府把名片擦亮做成梯田産業。龍脊梯田連片一萬多畝,層級最多達一千一百多級,分層的線條如工筆畫家的勾勒,精細之美讓人嘆為觀止。

  依託得天獨厚的梯田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龍脊鎮開創了“一田生五金”的發展模式,不斷做大做強旅遊産業,群眾錢袋子鼓起來了,日子也紅火起來。“以前我們這裡是大山溝,別人進不來,我們出不去。如今,我們世世代代種的梯田成了金飯碗,每年來龍脊看梯田的遊客有上百萬,我們村民種的羅漢果、百香果不愁銷路,民宿也一家接著一家地開,大家的錢袋子一天比一天鼓。”龍脊鎮平安村的侯瓊枝説。

廣西龍勝:民族團結進步花在“山水間”綻放_fororder_圖片2_副本

梯田産業 供圖 龍勝縣委宣傳部

  民族治理模式“共建共享”

  在龍脊鎮金竹壯寨,隨時可見無人值守售賣的特産整齊擺在各家貨架上,特産明碼標價,遊人自行掃碼付款後就可以帶走;民宿也不鎖門,可以自由參觀。淳樸民風成為美麗金竹最動人的風景。

廣西龍勝:民族團結進步花在“山水間”綻放_fororder_圖片1111111_副本

航拍的金竹壯寨 供圖 龍勝縣委宣傳部

  龍勝各族自治縣縣長黃強説,近年來,龍勝堅定不移堅持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各民族真正實現當家作主;同時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民族工作主題,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偉江鄉甘甲花瑤寨積極探索推行鄉村文明實踐積分卡制度,打造一個集思想引領、道德教化、行為規範于一體的新時代鄉村文明實踐綜合管理平臺,激發了群眾的新動力和農村發展的新活力,蹚出了一條以文明實踐“小積分”撬動基層治理工作的新路子。

  龍勝各族自治縣委員會書記雷陳表示,以治理創新促進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有效的治理是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法寶”。龍勝縣通過用好村規民約、建好服務隊伍、用好積分制度等方式促進村民自治;通過實行“網格管理”治理模式、開展“普法教育”宣傳活動、推行“以獎代撥”獎勵機制等方式促進民族法治;通過注重價值引領、豐富文化載體、樹立典型標杆等方式促進基層德治,通過打好“三治融合”組合拳促進民族治理模式“共建共享”。2021年12月7日,全區民族地區信訪工作經驗交流會在龍勝縣召開,龍勝群眾安全感和執法工作滿意度處於全區前列。

  作為少數民族山區縣,多年來,龍勝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多管齊下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結出纍纍碩果。龍勝的民族團結進步花在梯田、山水間綻放。(文 沈麗麗 韋吉陽)

編輯:韋歡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