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興業生態循環養殖“變廢為寶”
來源:廣西日報  |  2022-08-31 12:04:19

  原標題:興業生態循環養殖“變廢為寶” 全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5.0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7706萬元

  8月24日,由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主辦的2022年全國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管理培訓班在山東省濟寧市舉辦。興業作為廣西唯一受邀縣(市、區)代表參加培訓,並就畜禽養殖糞污治理與資源化利用作典型經驗介紹。

  作為廣西畜禽産業化示範區,興業縣現有溫氏、春茂等養殖龍頭企業12家,年出欄生豬約80萬頭,其中,規模養豬場年出欄生豬約66萬頭。生豬産業化規模化養殖和生産總量走在廣西前列,肉雞存欄、出欄量位居廣西第一。

  近年來,興業在廣西率先推廣了“網床+益生菌+異位發酵床”和“小型發酵床+益生菌+農作物”零排放生態養殖模式。目前,全縣556家規模養豬場全部實現“網床+益生菌+異位發酵床”生態養殖,微生物益生菌使用率達100%;1620戶農村小散養豬戶均採用“小型發酵床+益生菌+農作物”模式,實現生態種養循環。

  變廢為寶,著力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該縣用“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的形式,對生態養殖以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進行同步補助。2017年至2021年,全縣累計投入生態養殖以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資金3.56億元,扶持生豬養殖場開展生態標準化建設改造。同時,大力推進5家有機肥企業改擴建,年收糞量增加26.6萬噸以上,有機肥增産8.67萬噸,實現畜禽糞污從産出到綜合利用全環節閉環利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興業標準化、規模化、産業化生態養殖,蹚出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與生態養殖雙促進同發展的新路子,促進了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新動能。數據顯示,該縣生豬規模養殖場由2017的308家增至2021年556家,年均增長16%;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從72%提升至95.0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228萬元增至1.7706萬元。同期,生豬糞污産生量從611萬噸降至408萬噸,下降近1/3。

  生態效益日漸凸顯。南流江流域興業縣支流水質從2017年的劣Ⅴ類改善為2021年的Ⅲ類;武思江流域大陂江支流斷面由2018年的Ⅴ類改善為2021年的Ⅲ類,連年穩定達標。(廣西日報 記者/鄧盛龍 通訊員/何少鳳)

編輯:韋歡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