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全區實際利用外資8.38億美元,同比增長118.39%。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廣西搶抓RCEP新機遇,利用外資走出精彩上揚曲線。
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廣西共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837家,合同外資額累計約554.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累計81.3億美元,為我區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我區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利用外資結構更優,為我區産業鏈全鏈條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利用外資産業佈局進一步優化,其中第一産業佔比3.4%,第二産業佔比45.7%,第三産業佔比50.9%。通過先後引入美國通用汽車等外資企業,為廣西構築汽車産業鏈奠定了堅實基礎;引入富士康、香港德昌電機等知名企業,推動了廣西電子信息産業的高速發展;引入芬蘭斯道拉恩索、金桂漿紙業等大型國際企業,推動構築了千億級的造紙産業集群。此外,洋浦南華糖業、鑫爾泰智慧、中新南寧物流園等物流企業的引入,也為我區構築餐飲、服務、物流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利用外資來源地不斷多元化。10年間,我區外商投資來源國家或地區有明顯的增加,從2012年的40個增長到目前的57個,增長42.5%。其中,香港地區、新加坡、瑞典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分別為52.73億美元、7.66億美元、6.15億美元,佔全區比重分別為64.86%、9.42%、7.56%。實際利用外資金額排名相對比較靠前的還有英屬維爾京群島、百慕大、澳門地區、法國、開曼群島、馬來西亞等。
外資對地方經濟發展貢獻不斷提升。從重點地區看,南寧、桂林、北海等設區市利用外資佔比較大。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市利用外資分別為27.35億美元、12.7億美元、9.44億美元,佔全區比重分別為33.63%、15.62%、11.6%,外商投資為強首府戰略實施、推動北部灣經濟區開發開放提供了重要動力。
“南寧總體保持著其吸引外商投資的優勢地位,桂林、北海則是近年來外商投資的熱點城市。”自治區商務廳相關負責人分析,引進外資為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增加就業崗位作出了積極貢獻,2017—2021年,外資企業納稅總額為954.08億元,新增就業102.6萬人,其中外籍人士6978人。(廣西日報 記者 周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