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文化展區。人民網記者 吳明江攝
人民網天等10月25日電 (記者 吳明江)時值霜降,廣西崇左市天等縣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壯族霜降節。連日來,該縣壯族霜降節博物館正在持續舉辦天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展,遊客可在觀展過程中,了解和體驗五彩糍粑加工技藝、指天椒加工技藝、壯族酸白切、都康寬扇技藝、壯族刺繡等非遺技藝。
壯族打榔舞文化展區。人民網記者 吳明江攝
天等指天椒製作技藝展區。人民網記者 吳明江攝
天等非遺文創産品展區。人民網記者 吳明江攝
據悉,壯族霜降節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的組成部分之一,于201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天等縣成為10個代表性社區之一。壯族霜降節在每年農曆霜降後的9天內舉行,分為頭降、中降、尾降三個階段。唱山歌、打榔舞、拜囊海等特色民俗活動,是霜降節必不可少的重頭戲;戲劇演出、體育賽事、走親訪友、商貿活動等也是霜降節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