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以來,大量候鳥陸續抵達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英羅港海域越冬,保護區濱海鳥類監測員每天觀測拍攝記錄合浦海域候鳥回歸情況。截至11月中旬,保護區觀測記錄到回歸候鳥40余種68510隻,比去年劇增12倍以上。
環頸鸻
在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濱海鳥類監測拍攝今年記錄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黃嘴白鷺、小青腳鷸和黑嘴鷗。另觀測記錄到大量白琵鷺、白腰杓鷸、栗喉蜂虎、大濱鷸在內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中,白琵鷺、白腰杓鷸和栗喉蜂虎均有200多只,還有少量黑翅鳶、翻石鷸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觀測到廣西重點保護動物環頸鸻、黑腹濱鷸、蒙古沙鸻、白鷺、青腳鷸的數量高達5000隻以上。
栗喉蜂虎
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張宏科説:“此次回歸候鳥種類數量的增多,與鳥類濱海棲息地的保護息息相關。令人欣喜的是,今年新拍攝記錄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和黃嘴白鷺,也説明保護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物種資源得到了一定恢復。”
大白鷺、中白鷺、白鷺
中杓鷸
黑腹濱鷸
儒艮保護區位於北部灣鐵山港海域,濱海濕地面積136平方公里,淺海灘塗50平方公里,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地處全球9條候鳥遷徙路線中最擁擠的東亞-澳大拉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今年1月至今,保護區進行岸線巡護214天次,灘塗巡護79天次,海上巡護執法29次;清理海域灘塗面積4萬餘畝,清理木樁1萬餘根,清理圍網3000米,為候鳥越冬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總臺記者 鄧君洋 通訊員 莫深傑 徐萍鈺 蔣欣妍 圖片由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莫深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