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西頻道報道(林姍婷):1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集體採訪活動在南寧舉行。活動中,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代表、廣西織錦與刺繡技藝傳承人藍彩青圍繞廣西非遺技藝傳承情況及將來履職設想等方面內容,接受媒體採訪。
藍彩青接受媒體採訪 攝影 雷琦竣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區瑤家妹子,從小就跟著媽媽、外婆學習瑤族服飾製作技藝。我對這項技藝十分喜愛,有著很深的感情,我身上穿的服飾就是自己製作的。大學畢業後,我回到家鄉,投入到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中,成為一名文化志願者,參與組織非遺進校園活動,在講臺上傳授非遺知識。”藍彩青説。
2019年,藍彩青在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創建了廣西五彩瑤藝媽媽工坊項目。“項目給婦女提供公益性的刺繡、縫紉等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後可參與到民族文化産品的生産加工、銷售等環節,讓婦女們能在家門口就業或者居家就業,實現有效增收。”藍彩青説。
據了解,2023年廣西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産、非物質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
“作為一名基層代表,在未來的履職中,我將針對非遺項目産業開展實地調研,爭取提出高品質的建議,進一步做好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工作;進一步提高帶動就業能力,推動非遺項目産業更好地惠及群眾;加強非遺産品研發設計、展銷等工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藍彩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