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實現聲學監測海洋哺乳動物
來源:廣西日報  |  2023-03-22 10:21:10

  原標題:我區實現聲學監測海洋哺乳動物 海洋動物叫聲 遠程實時識別

廣西實現聲學監測海洋哺乳動物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專家在維護聲學監測浮標。

  我國首套海洋哺乳動物水下聲學實時監測系統在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成,在連續100多天的運行中成效初顯。期間該系統共監測到海洋哺乳動物聲學片段1000多條,實時傳輸至儒艮保護區智慧化監管指揮中心,為海洋動物調查和保護提供了現代技術支撐。

  2022年11月,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在保護區海域首度安裝海洋哺乳動物水下聲學實時監測系統。該系統主要通過突破動物發聲智慧識別技術和水聲信號低噪聲採集技術,成功研製出的我國首套海洋哺乳動物水下聲學實時監測系統。

  參與系統研發的研究員呂連港介紹,該系統由數字水聽器、動物發聲智慧識別系統、實時傳輸系統、海洋浮標和聲學監測管理平臺構成,可以識別中華白海豚、儒艮和印太江豚等珍稀海洋哺乳動物的叫聲。該系統通過4套實時監測浮標及其水下裝置,對每套設備周邊1.5公里左右範圍聲學信號進行處理和識別,同時將識別數據實時傳輸至岸上的智慧化監管指揮室,保護區管理中心就能實時掌握保護區海域內中華白海豚、儒艮、印太江豚等海洋哺乳動物的活動情況。

  在保護區的智慧化監管指揮室,記者看到這套實時監測系統展示的分析畫面。儒艮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張宏科説:“這個聲學監測管理平臺展現的畫面可以顯示出該系統過去七天監測的分析結果,拖動圖下這個時間軸可以顯示不同時段的結果。目前用四個不同顏色的圖標,分別表示印太江豚、中華白海豚、儒艮和船隻的聲學片段。”

  海洋哺乳動物的水上監測手段通常為人工目測、拍照、攝像等,通過動物露出水面的窗口期進行間斷性水上監測的方法往往受到光線、天氣等自然條件的限制。呂連港説:“以往常用的傳統水下監測就是把一個自容式的水聽器挂在這個浮標上,觀測一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之後,再把這個設備打撈回來進行數據分析,這就很浪費時間。我們這套系統的優勢,在於它是實時在線的,實時地採集聲音、分析聲音、傳回聲音,並顯示出監測結果。它不受天氣的影響,實現全天候監測和長期積累數據,有助於分析海洋哺乳動物在相應海域的出沒規律。”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鯨類研究專家陳炳耀對這套系統的監測可信度和實時優勢給予充分肯定:“2022年12月8日,我們出海調查。上午11時左右,在4號標旁邊海面上,我們現場發現中華白海豚。與此同時,保護區智慧化監管指揮室也同步收到這套系統實時傳輸的聲學片段,分析結果顯示為中華白海豚。”據了解,保護區工作人員出海巡護時,多次在監測浮標附近發現中華白海豚和印太江豚,同時該系統也實時、準確地將聲學監測片段傳輸到保護區智慧化監管指揮室。

  在3個多月監測到的1066條海洋動物聲學片段中,有中華白海豚聲學片段948條、印太江豚聲學片段118條。在4套浮標監測範圍內按天數計算,海洋哺乳動物的出現概率約為40%。

  張宏科説:“監測結果實時回傳並儲存,實現了對目標動物實時、連續、長期監測。”(廣西日報 記者 袁琳  通訊員 蔣欣妍 徐萍鈺 文/圖)

編輯:韋歡
“邕”毅前行向未來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614153756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