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紮實開展非遺保護工作讓非遺煥發新光彩
來源:南寧日報  |  2023-06-09 10:16:03

  原標題: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文化根脈薪火相傳——南寧市紮實開展非遺保護工作讓非遺煥發新光彩

南寧市紮實開展非遺保護工作讓非遺煥發新光彩

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上,壯鄉兒女歡快地跳起竹竿舞。  南寧日報記者陳麒元 攝

南寧市紮實開展非遺保護工作讓非遺煥發新光彩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賓陽炮龍節精彩上演。 南寧日報記者宋延康 攝

南寧市紮實開展非遺保護工作讓非遺煥發新光彩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壯族三聲部民歌被譽為壯族民歌的“活化石”。  (馬山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供圖)

南寧市紮實開展非遺保護工作讓非遺煥發新光彩

邕劇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圖為邕劇《驕傲的畫眉鳥》劇照。

南寧市紮實開展非遺保護工作讓非遺煥發新光彩

廣西瀕危劇種進校園演出。

南寧市紮實開展非遺保護工作讓非遺煥發新光彩

南寧市開展“瀕危劇種下基層”展演活動,弘揚傳統文化,展現非遺魅力。圖為邕劇《牧虎關》在獅山公園演出。

  壯族三聲部民歌、邕劇、壯族歌圩、賓陽炮龍節、上林四六聯民歌、南寧儺舞、點米成畫……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勤勞智慧的百姓在邕城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許多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留下了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非物質文化遺産沉澱著歷史記憶、鐫刻著文化根脈,凝聚著一座城市獨特的個性和品格。近年來,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紮實推進,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非遺在新時代中不斷綻放新光彩、煥發新活力。

  非遺保護使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延續

  南寧市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工作,通過出臺政策文件、提前籌劃部署等方式,紮實推進非遺系統性保護工作,不斷提升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水準,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取得成效。

  今年3月17日,南寧市印發《南寧市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指出要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産搶救性保護,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檔案和數據庫建設。

  《實施方案》明確了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要求以“完善保護傳承體系、實施分類保護、助力經濟發展、持續增強傳播普及力、深化交流合作、加強機構和隊伍建設”為主要任務,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

  在重點任務中,《實施方案》指出要完善保護傳承體系,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普查工作,進一步摸清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的種類、數量、分佈狀況、生存環境、保護現狀;組織對邕江、平陸運河兩岸的文化資源進行專項調查。“十四五”期間,重點做好“稻作文化”“歌圩文化”“傳統醫藥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調查,完善檔案和數據庫建設,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産數據共享平臺,進一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數據依法向社會開放。在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調查中,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産中的紅色資源,創作紅色非物質文化遺産作品,推動紅色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緊密結合。

  今年,南寧市將開展第十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第九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認定工作,舉辦好南寧市“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2023年“南寧禮物”大賽、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同時,推進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壯族歌圩文化(南寧)生態保護區建設,開展《南寧市非遺生産性保護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全市非遺保護工作。

  非遺薈萃奏響人文交流強音

  4月22日至28日,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活動在南寧舉行,中國25個省(市、自治區)和8個東盟國家的15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相聚綠城。作為中國—東盟文化論壇配套項目,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通過展示、展演、展銷等方式,打造一場非遺融入當下生活、非遺交流互鑒的博覽盛會,7萬餘人次參與活動。

  非遺薈萃,美美與共。活動期間,泰國諾拉舞、柬埔寨皇家舞劇、老撾蘆笙音樂及中國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南京雲錦織造技藝等20多項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名冊)項目薈萃綠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多彩非遺在綠城大地熠熠生輝。

  以“非物質文化遺産”為媒,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邀請到了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城市原生民歌及各民族11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百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相聚南寧,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回族、彝族、侗族、苗族、壯族、瑤族、土家族等不同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匯聚綠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

  在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的非遺大集市活動上,南寧市民與八方來客在同一個文化空間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節日”風情,體驗柬埔寨宋幹節、印尼開齋節、泰國水燈節、雲南彝族火把節、陜西過大年“秧歌節”、“壯族三月三”等,參與和體驗鬥竹馬、踩高蹺、拋繡球、跳竹竿等數不盡的遊藝項目,邊逛邊觀看遊彩架、廣西八音、花婆送福等民俗巡遊。在非遺大集市,人們吃非遺、玩非遺、賞非遺、購非遺,共赴一場多姿多彩、璀璨閃耀的非遺盛會。

  在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的非遺聯合展演活動上,泰國諾拉舞、越南嘲劇、老撾蘆笙,以及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馬頭琴音樂等非遺代表性項目聯合展演,苗族民歌、彝族民歌、甘肅花兒等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城市原生民歌同臺展示交流,國內外嘉賓與觀眾可以在南寧欣賞到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原生民歌,零距離感受中國與東盟燦爛多元的文化魅力,領略大美非遺。

  非遺傳承重在傳統文化潤童心

  學校是傳承非遺的重要載體,南寧市通過在各縣(市、區)中小學常態化開展非遺課程、讓非遺項目傳承人走進校園等方式,讓更多的青少年認識非遺、增強非遺保護意識,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在成長中獲得文化的滋養,讓非遺在校園煥發生機和活力。

  一把剪刀,幾張紅紙,紅紙翻折,剪刀起落,一個個靈動的人或物便躍然紙上。在非遺剪紙課堂上,學生們熱情高漲,一雙雙巧手剪出各具特色的剪紙畫,既獲得創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又在親身感受和體驗中了解剪紙文化,學會認識和欣賞非遺。

  在非遺傳承方面,南寧市做到一校一特色,除了傳統節日主題剪紙課堂,還有不少學校紛紛開展南寧儺舞的舞蹈動作教學、點米成畫特色課程、邕州獅舞舞蹈、特色民歌教學等非遺課程。武鳴區太平鎮慶樂小學開設拋繡球、踩高蹺、滾鐵環、打陀螺等社團,把彰顯壯族特色的非遺項目融入課後服務,激發學生參與非遺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邕寧區清泉小學將點米成畫特色課程融入德育實踐課,每週定時開設點米成畫特色課程,深受家長、學生歡迎。上林縣巷賢中學開展“上林四六聯民歌”傳播傳習活動,教授部分學生完整唱出四六聯民歌選段,增強廣大師生對上林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意識。

  南寧市還積極開展邕劇進校園活動。在非遺進校園活動中,南寧市戲劇院到各縣(市、區)中小學進行邕劇《老鼠嫁女》展演,通過先進行戲曲知識普及,再進行展演,最後讓學生進行參與式學習、零距離體驗,讓非遺進校園從單向輸入轉換為對話模式,讓學生沉浸式體驗戲曲技藝技巧。

  “非遺+旅遊”迎來錦繡好光景

  推動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對於紮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系統性保護、促進旅遊業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推動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方面,南寧進行了積極嘗試。

  在武鳴區五彩壯鄉文化園,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壯族歌圩”傳承基地坐落於此。自基地落地建設以來,主要專注于探索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路徑的“非遺+”模式,取得了積極成效。

  基地以“壯族歌圩”為核心項目,集合壯族五色糯米飯製作技藝、高峰檸檬鴨製作技藝、靈馬鯰魚製作技藝、武鳴生榨米粉製作技藝、武鳴艾饃製作技藝、壯族竹竿舞、武鳴壯族拋繡球、滾鐵環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實現區域內非遺的整體保護和整體發展。同時,積極組織基地觀光遊、週末遊、親子遊、團建、聚會、享美食、非遺體驗等各類型文旅活動,紮實推動非遺和旅遊深度融合。

  在橫州市,每年的茉莉花盛開時節,映入眼簾的是一朵朵雪白的茉莉花點綴綠葉間,村民們在花田間穿梭采收的美麗景象。2008年,“橫縣茉莉花茶製作技藝”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2012年,“橫縣茉莉花茶製作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

  目前,橫州市立足本地優勢,深度挖掘茉莉花文化內涵,打造特色茉莉小鎮,推動“橫縣茉莉花茶製作技藝”非遺技藝與旅遊深度融合,加快農旅結合、文旅融合,逐漸興起以茉莉花風情遊為主線的“茉莉之旅”。茉莉小鎮以茉莉産業為支撐,以茉莉花大藝術、大康養、大美麗文化為靈魂,以“茉莉+花茶”産業、文創産業、文旅産業、康養度假等為産業支點,將“橫縣茉莉花茶製作技藝”融入遊客體驗,將茉莉主題全方位滲透到小鎮生産、生活、生態中,推進非遺技藝和旅遊深度融合。(南寧日報 記者吳瀟 通訊員梁敏 圖片:除署名外由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提供)

編輯:韋歡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