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廣西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進展情況新聞發佈會在南寧舉行。發佈會透露,三年多來,廣西緊盯目標任務,發揮優勢,基礎性、開創性、全局性的工作同步進行,種業振興實現了良好開局。
發佈會現場 攝影 陽乙蘇
廣西全面開展農業種質資源普查,農作物普查已通過國家驗收,完成任務量的120%;畜禽、水産也已進入普查收尾工作階段。目前,廣西初步建立國家級和省級相銜接的種質資源保存保護體系,其中,野生稻、甘蔗、糯玉米種質資源保存量分別佔全國的1/2、1/2、1/3,稻種資源數量居全國首位。同時,建成廣西首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成為全國三大地方雞種活體基因庫之一,保存禽類品種資源21個。
2021以來,廣西審定新品種881個,其中水稻565個,排全國前列。2023年審定水稻品種中,優質稻佔比達84.6%;選育登記甘蔗新品種43個,佔全國的34%,以“桂柳05136”“桂糖42號”為代表的自主選育品種成為廣西甘蔗種植的“主力軍”。
據介紹,2021年廣西雜交水稻種子市值22.60億元,全國排名第2,佔比達12.8%。其中,廣西綠海種業、兆和種業公司雜交水稻種子銷售額分列全國第5位、第9位,綠海公司選育的優質稻品種“野香優莉絲”位居2021年全國雜交稻品種推廣面積第5(272萬畝),被列入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和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
2021年以來,廣西落實中央和自治區財政投資3.5億元,支持建設一批良種繁育基地。廣西已建成國家級畜禽核心育種場11個,其中生豬核心育種場5個,排全國第8,佔比5.2%,核心群母豬數量排全國第3;建成水産良種場國家級2個,自治區級28個。博白縣成為廣西首個國家級水稻制種大縣,雜交水稻年制種面積達3.2萬畝。
下一步,廣西將繼續推進種業振興行動,著重聚焦品種培育和種業基地建設,統籌兼顧做好資源保護、企業扶優、市場凈化等工作,著力推動種業振興取得更大成效,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産品安全供給提供種源支撐。(文 陽乙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