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西出臺27條措施加強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 鼓勵人才雙向流動 提高鄉村醫生待遇
昨日,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召開《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廣西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新聞發佈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廣西圍繞優化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佈局、提高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水準、加強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等8個方面提出27條主要措施,進一步加強廣西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
依據《措施》要求,廣西將進一步優化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佈局,合理配置鄉村兩級醫療衛生資源,從注重機構全覆蓋向注重服務全覆蓋轉變。提高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水準、信息化水準,提升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和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提升鄉鎮衛生院開展二級及以下常規手術等醫療服務能力,拓展鄉鎮衛生院康復醫療、醫養結合、安寧療護等服務功能,健全急診急救和巡診服務體系;加大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建設力度,強化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常見病、多發病診治能力和中醫藥服務能力。到2025年,每個縣(市)至少有1所鄉鎮衛生院達到服務能力推薦標準;100%的鄉鎮衛生院能夠規範開展1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80%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規範開展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聚焦鄉村醫療衛生人才短缺突出問題,《措施》從人才培養、使用、激勵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舉措: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拓寬鄉村醫療衛生人才引進渠道,加強全科、兒科等緊缺人才培養。創新人才使用機制,盤活用好縣域編制資源,加強縣域醫療衛生人才一體化配置和管理,鼓勵人才雙向流動。完善人才激勵政策,提高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人員待遇,落實鄉村醫生補助政策,分類解決鄉村醫生養老和醫療保障問題,讓人才在鄉村留得下來,發展得好。
圍繞提高農村地區醫療保障水準,《措施》明確,持續健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綜合保障機制。落實困難人群資助參保和分類救助政策,繼續對農村特困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給予全額參保資助,對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對象參保給予60%定額資助。完善防範化解因病返貧致貧風險長效機制,強化高額醫療費用支出預警監測,構建多元化、多層次返貧風險防範格局。同時,加大醫保基金支持力度,完善支付方式改革,實施“村醫通+”工程,實現村衛生室醫保結算,逐步提高縣域內醫保基金用於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的比例。(南寧晚報 記者葉禎 實習生覃穎欣 通訊員沈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