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車手騎行在“環廣西”南寧—弄拉景區賽段青山秀水間。方 辦/攝
馬山萌娃敲響會鼓為車手加油。 廣西日報記者 孟振興/攝
各車隊選手奮力爬坡。廣西日報記者 周 軍/攝
“環廣西”皇后賽道巔峰對決上演·城市風采
各路高手,“騎”聚邕城;水碧山青,滿目風景。10月14日—15日,2023年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南寧站迎來了闊別三年的各國“騎友”。14日,選手們從邕江之濱的廣西文化藝術中心起步,在秀美邕江及青秀山風景區等構成的環道內競技;15日,車隊一路向北,在壯族會鼓的助威聲中穿過大明山麓、途經中國首個攀岩特色體育小鎮核心區(馬山縣古零鎮羊山村三甲屯一帶),奔向馬山縣弄拉景區。
兩天的賽事期間,南寧市優良的生態環境、現代化的城市風貌和週到的賽事服務,通過車手、市民、遊客的口耳相傳及新聞媒體的廣泛傳播,魅力邕城再度引發線上線下的熱烈互動。
綠城秋色美如畫
一邊是綠樹成蔭的“天然氧吧”(青秀山),一邊是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剛剛途經橫跨邕江的大橋,幾分鐘後就走進了鳥語花香的生態園林;武鳴主城區至兩江鎮方向的賽道兩側異木棉爭相綻放;被媒體譽為“皇后賽道”的弄拉景區爬坡點山巒疊翠……兩天來,車手們在緊張的比賽中充分領略了風景如畫的綠城秋色。都市風情、田園風光和自然風景的“無縫切換”,給參賽車手和遊客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在賽道上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這座城市處處都有讓我感到驚嘆的地方,很高興能有機會來到南寧比賽。”獲得南寧城市賽段冠軍的荷蘭車手奧拉伕·庫伊説。
如畫風景,來之不易。黨的十八大以來,南寧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首府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近五年,該市空氣品質優良率均值達96.4%;今年1—7月,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98.6%,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第16位、省會城市排第5位,“南寧藍”成為城市靚麗名片,“中國綠城”生態宜居品質穩步提升。
線上線下齊歡呼
“我們要用鼓聲,展示馬山人民的熱情!”15日上午,當騎行隊伍即將駛入馬山縣城,該縣第三高中高二學生潘立夫與同學一起敲響振奮人心的壯族會鼓。當天,該縣在賽道沿途佈置了5個展演點,壯族會鼓、扁擔舞及舞龍、舞獅等表演貫穿全程,鼓聲、歡呼聲散發出“歌海鼓鄉”的無限熱情。
與此同時,不少觀眾通過互聯網平臺,為騎行南寧的車手加油、為家鄉的建設發展鼓勁。“青秀山櫻花園前那首耳熟能詳的《多謝了》,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手機上收看賽事直播的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教師黃蘭説,作為南寧的“新市民”,她期待賽事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南寧。“南寧人素質高,這麼近沒有拉線也不擁擠、不越界,不打擾參賽車手,點讚!”網友“好大一顆橘”在一條賽事短視頻下留言。
“體育強市”展風采
“環廣西”的重啟,再度點燃了不少騎行愛好者的熱情。“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並愛上自行車運動,南寧市騎行環境也建設得越來越美,這對自行車運動愛好者來説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南寧市自行車運動協會會長溫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近年來,南寧市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産業三位一體齊頭並進,持續打響南寧馬拉松比賽、中國—東盟國際皮划艇公開賽、南寧龍舟公開賽等特色品牌。體育賽事已成為城市名片、市民盛會和拉動消費的重要載體。
南寧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該市大力推進“體育強市”建設,積極創建自治區全民健身運動模範市,不斷加快體育公園、口袋公園和邕江兩岸體育設施建設進度,進一步構建完善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打造群眾身邊的、更便捷的健身設施,著力破解群眾“健身去哪兒”難題。2022年,全市新增體育場地面積400多萬平方米;青秀區獲評全國首批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區,馬山縣、青秀區獲評廣西首批自治區級全民運動健身模範縣(區)。
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帶動“體育+”“+體育”相關産業迅速發展。目前,南寧市體育産業項目累計獲得國家級榮譽21個、自治區級榮譽49個,體育産業總規模約160億元,約佔全區1/3。(廣西日報 記者孟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