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西籌措下達810.79億元為民辦實事 安居惠民、交通惠民等為民辦實事工程十大類34個子項目穩步推進
昨日,記者從廣西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階段性成效新聞發佈會上獲悉,今年截至9月30日,廣西已籌措下達為民辦實事工程資金810.79億元,資金籌措下達進度達到106.39%。2023年為民辦實事工程十大類34個子項目穩步推進,各項目均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充分發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積極作用。
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7.15萬套
發佈會透露,今年以來,廣西籌措資金40.96億元,切實推進安居惠民和交通惠民工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住房、出行方面的需求。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新開工棚戶區改造1446套,新開工(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52562套、公租房268套,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7.15萬套,“住有所居”穩步推進。對15.1萬公里普通公路進行日常養護,完成普通國省道路面修復里程29.51公里,實施普通公路安全精細化提升工程2219.8公里,更好保障公路安全暢通。
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籌措資金16.14億元,積極落實生態惠民工程,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對7048萬畝自治區級以上公益林加大補助力度;支持南寧市青秀區、馬山縣和欽州市欽南區、浦北縣等縣(區)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支持南寧市、柳州市、北海市等市建設秸稈禁燒監控設施,支持隆安縣武鳴河沿岸村屯生活污水綜合治理等,改善人民群眾生産生活環境,讓群眾享受更多的綠色福利。
在南寧柳州等地建成18個體育公園
為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體育鍛鍊需求,全區加大資金投入,積極爭取各類資金支持全民健身設施項目建設。2023年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1.84億元,支持10個設區市共計33個全民健身設施項目建設;統籌安排自治區鄉村振興補助資金7660萬元,支持14個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有效改善了全民健身設施條件,方便了群眾日常健身休閒。
同時,加快完善場地設施,積極探索多元化運營模式,推進體育公園可持續發展。目前,全區已建成南寧市獅山公園體育公園、柳州市融水民族體育公園等18個體育公園,逐步構建形成全區體育公園體系,有效拓展城市運動休閒空間,打造社區城鎮“15分鐘健身圈”。
下一步,將以補齊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短板為重點,推進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社會足球場、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我區全民健身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改善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籌措資金107.15億元為教育補短板
教育歷來是老百姓關心關注的民生話題。今年全區共籌措資金107.15億元,持續補齊教育資源短板弱項。
在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方面,大力支持各地新建、改擴建幼兒園項目1107個,新建幼兒園29所,計劃建設面積64.1萬平方米。例如,在為民辦實事資金的調動下,南寧市良慶區近年來新建成投入使用公辦幼兒園達到13所,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提升至51.23%,學前普惠率達93.66%,教育民生工程良好形象得到持續提升。
在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方面,大力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支持各地新建、改擴建項目3081個,計劃建設校舍面積197萬平方米,持續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補齊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短板。
在加強普通高中基礎能力建設方面,大力推進普通高中突破發展工程,支持各地新建、改擴建項目90個,計劃建設校舍面積43.7萬平方米。持續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推動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額,推進普通高中選課走班教學的實施,適應高考綜合改革需要。
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方面,支持超過130所中等職業學校改善辦學條件,鼓勵和支持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新校區,夯實中等職業學校辦學基礎,提升職業教育辦學形象。
在學生資助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方面,著眼于“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全力抓好脫貧攻堅過渡期的學生資助工作,安排學生資助資金41.99億元,資助學生299萬人。認真落實營養改善計劃,惠及學生166.6萬人。
加快建設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2023年,自治區已籌措並下達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中央和自治區補助資金99.36億元。截至9月底,已按規定為788.28萬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人員給予繳費補助,為113.86萬名繳費困難群眾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養老保險費用,為675.98萬名60周歲及以上參保人員發放基礎養老金,按規定為21.1萬名參保人員家屬發放喪葬補助金。
全區14個市1.4萬個行政村全部配備“廣西人社村級服務平臺自助終端”,群眾在家門口即可辦理養老待遇資格認證、就業求職等多項常用社保就業服務業務。截至9月底,全區通過平臺自助終端辦理領取養老保險待遇人員資格年審417.25萬人次,辦理就業社保各類業務1212.13萬人次。
今年以來,廣西加快建設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全面推進社會救助改革創新試點,兜準、兜好困難群眾基本民生底線。截至9月底,全區實施動態監測的低收入人口為355萬人,共發放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補助資金86.7億元,惠及298.3萬人。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全面推行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救助,1至9月,全區獲得臨時救助的困難群眾有6.5萬人次,共發放臨時救助補助資金1.03億元。(南寧晚報 記者韓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