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山港區: 向海要動能 産業乘風起
來源:廣西日報  |  2024-04-19 11:45:14

  原標題:鐵山港區為何能連續兩年上榜中國工業百強區——

  向海要動能 産業乘風起

鐵山港區: 向海要動能 産業乘風起

  在繁忙的鐵山港公用碼頭,場橋進行集裝箱作業。

鐵山港區: 向海要動能 産業乘風起

  北港新材料公司依託港口優勢,與海內外做生意。圖為出産的不銹鋼産品。

鐵山港區: 向海要動能 産業乘風起

  信義玻璃公司生産浮法玻璃、汽車玻璃、光伏玻璃等,其中汽車玻璃主要出口東南亞市場。

  春來潮涌,揚帆奮發。

  今年是北海被列為全國首批進一步對外開放沿海城市40週年,也是鐵山港區建區30週年。作為向海經濟首倡地,鐵山港區篤定向海而興、向海圖強的發展戰略,依託港口區位優勢,聚力發展臨港産業,以抓招商延鏈補鏈強鏈,以“幹就幹最好”“能快就不要慢”的精氣神促進重大項目落地、建設、投産,推動向海經濟蓬勃發展。

  2023年,鐵山港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1729.88億元。鐵山港(臨海)工業區被自治區認定為首批向海經濟發展示範園區,以高出第二名近10分的成績再次獲得自治區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準考評第一名。

  A 強龍頭聚集群 綠色化工産業最具規模

  4月16日,記者走進信義玻璃北海基地,只見汽車玻璃生産車間內一派繁忙。經過4道主要工序後,一片片汽車玻璃下線。倉庫裏,一箱箱用木箱打包的産品正在裝車發貨。

  “汽車玻璃生産車間年産300萬片汽車前擋風夾層玻璃,基本上都是出口歐美、中東、東南亞等地。我們有16條生産線,一天生産約8000片汽車玻璃,基本都是出口東南亞。”信義玻璃總經理楊礦介紹,除了汽車玻璃,北海基地還生産浮法玻璃、光伏玻璃。

  信義玻璃是鐵山港區引進的首家高端玻璃生産企業,于2019年投産。近年來,北海已引進多個百億元光伏材料産業重大項目,實現産業集群發展。

  同時,鐵山港區推動光伏組件項目取得新突破。位於該區的北海一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光伏組件生産企業,于2023年5月開始投産,當年年底就實現産值30.6億元。記者在該公司生産車間看到,光伏玻璃經過加工後,一張張電池片串焊排列,並覆蓋光伏玻璃,經過層壓機高溫融合冷卻,生産出一片片用於發電的光伏組件。

  “我們部分光伏玻璃從信義玻璃公司購買,無疑降低了很多物流成本。”公司行政專員韋佶汐告訴記者,産業集聚效應讓公司發展受益。

  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思路,鐵山港區發展形成綠色化工、金屬新材料、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高端造紙、新能源五大主導産業,並正在打造海工裝備新産業。其中,綠色化工産業最具規模,已形成以北海煉化為龍頭,集聚廣西川化、和源石化、中航化等國內知名化工全産業鏈項目17個,2023年實現産值525.4億元。

  “鐵山港區發展遇到幾個關鍵節點,其中之一是2017年開始大力發展向海經濟。”鐵山港區委主要領導介紹,該區在聚焦服務傾力助企紓困、壯大臨港産業集群、提速重大項目建設、靶向發力精準招商等方面下功夫,工業經濟發展夯實了根基、實現了跨越、積蓄了動能。

  2017—2023年,鐵山港區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6.6%,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年均增長14.9%,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35.9%,財政收入年均增長4.25%。2022—2023年,鐵山港區連續上榜中國工業百強區。

  B 建港口修鐵路 融入國家戰略大局

  近日,鐵山港公用碼頭新增的4台門機成功將一批靠岸的鎳礦卸貨。碼頭新增一批現代化設備,讓臨港企業獲得更好的物流服務。

  這批貨物是北港新材料公司從海外進口的生産原材料,該公司是一家不銹鋼全流程生産企業,也是廣西工業龍頭企業,每年要從印尼、菲律賓、南非等國家進口500萬噸左右的鎳礦、高碳鉻鐵、鎳鐵等,港口物流需求量大。

  “我們最近的廠區距離碼頭不到1公里。”北港新材料公司企業管理部副部長梁森告訴記者,憑藉著“原材料一上岸就能直接進車間生産”的優勢,公司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鐵山港區的港口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打造向海經濟,核心在港。鐵山港區按照“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推進現代化港口建設,完善港口配套服務功能。2017年以來,北海碼頭新增26台門機、4台岸橋、16台場橋、裝船機1台。

  高水準的開放合作得益於通暢的陸海通道。鐵山港區持續完善進港道路設施,有效打通路港聯動渠道,西部陸海新通道門戶港實現路港電氣化直通。中石化鐵路專線、1至4號泊位進港鐵路專線建成通車,海鐵聯運日益繁榮。玉林至鐵山港鐵路、鐵山港進港專用線成為廣西首條鐵路與港口電氣化直通的組合線路,每趟列車最高可壓縮25%的運輸時間。

  路港通暢,則商貿繁榮。鐵山港公用碼頭港口貨物吞吐量從2017年1855.55萬噸增至2023年3425.75萬噸,增長84.62%;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從16.07萬標箱增至74.54萬標箱,增長363.84%。2023年全年鐵路發運量約619萬噸。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物流企業發展迅猛,總數已有200多家。玻璃、鋼材、紙板、天然氣等貨物外運源源不斷,陸域物流網日益密集。

  向海對外開放,連接內陸市場,鐵山港區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的能力越發增強,企業從中受益。

  今年3月,北港新材料公司生産的500噸不銹鋼冷軋卷,首次採用臺架式卷鋼專用集裝箱班列運輸,這是該公司拿下西北區域市場的首筆訂單,産品銷往西安。“我們闖市場、搶訂單、忙生産、趕進度,拼出今年首季的開門紅,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27.9%。”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C 添設施夯基礎 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近年來,鐵山港(臨海)工業區持續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産業發展的基礎,園區在用電、用氣、用水等方面水準顯著提升,促進了一批重大項目的落地建設。2023年,鐵山港區服務推進總投資3956億元的67個重大項目,其中自治區統籌項目50個、雙百雙新項目23個,重大項目建設熱火朝天,産業發展氣勢如虹。

  重大項目多,必然對園區服務企業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記者走訪園區期間,一些企業反映,園區基礎建設距離現代産業園尚有差距,存在園區排水難、産城融合較為滯後等問題。

  借著自治區大力推進産業園區改革之風,鐵山港區已謀劃加大補齊園區短板建設。其中,自治區重點基礎設施項目——A5深海排放管工程項目正在施工,建成投運後將解決園區污水處理達標後的最終排放難題,同時也充分利用海洋的環境容量,更好地保護陸域水環境及近岸海域的水環境品質,將成為北海市向海圖強、打造向海經濟的重要支撐工程。

  此外,由於航線設置問題,一些企業的貨物需要繞道欽州港出海,這給相關企業帶來不便。為此,北海港于2023年10月開始試運行至廣東東莞、南沙的內貿集裝箱直航航線,這也是北海開通的首條直航珠三角內貿集裝箱航線。該航線的開通大幅縮短北海至珠三角地區海運時間,由原來的7—12天縮短至7天以內,運輸費用直接下降700元/櫃。“我們將繼續跟進臨港企業的需求,積極組織貨源,開通更多的直達航線,不斷解決企業關心的航線和物流成本問題。”北部灣港北海碼頭相關負責人表示。

  D 抓招商優服務 企業有訴即應即辦

  4月16日,記者在信義玻璃公司辦公大樓前面看到,公司員工正按照交警設立的路線進行摩托車、三輪車技能訓練,為考證做準備。

  鐵山港區各部門服務企業涉及方方面面的情景,讓信義玻璃副總經理易軍平印象深刻。“我們是鐵山港區進駐的第一家大型民營企業,2018年簽合同拿地後,鐵山港區安排專人帶我們到市裏辦手續,項目審批很快。隨後項目建設快馬加鞭,次年就投産運營。”幾年過去,他對鐵山港區當年的貼心服務仍記憶猶新。

  在鐵山港區,像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川化硫酸鉀項目負責人2019年2月26日考察,40天進場開工,次年項目投産盈利;總投資228億元的廣西太陽紙業“350萬噸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得益於鐵山港區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工作,其白卡紙車間從2020年12月動工,僅耗時12個月就投産,創高速白卡紙機全球最快項目執行紀錄……

  鐵山港區委副書記、區長莫華福介紹,該區緊抓自治區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契機,聚焦打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完備優質的要素環境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鐵山港區開展壯大實體經濟調研服務行動,四家班子領導深入一線解決企業問題,建立有訴必應、接訴即辦的問題響應處置服務平臺,點對點上門服務,共服務重大項目、規模以上企業、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8600多家,解決問題500多個;面對面解決企業訴求,通過“企業家日”活動和“政金企”對接會精準落實助企紓困政策,讓企業反映問題能找到門、解決問題能找到主。

  同時,鐵山港區全面推進放管服改革,壓縮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精簡審批材料。該區以大幫辦中心為依託,構建從項目洽談、簽約、開工建設直至投産及生産經營全週期的服務體系。工業區企業服務大廳一站式推動幫辦代辦服務下沉前移,所有稅費事項最多跑一次。“互聯網+政務服務”不斷拓展,2023年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的全程網上可辦率100%,企業開辦從網上辦延伸到掌上辦,2023年鐵山港區掌上辦照數量排名自治區第三。

  擦亮營商環境金字招牌,優質企業紛至遝來。2017—2023年,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累計簽約項目152個,累計投資總額6297.18億元。

  鐵山港區委主要領導表示,今年是北海被列為全國首批進一步對外開放沿海城市40週年,也是鐵山港區建區30週年,該區全面推進臨港産業集群發展,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做強總量,夯實穩的基礎,力爭全年工業總産值突破1830億元。(廣西日報 記者 覃鴻圖 吳麗萍  通訊員 鄧麗清 圖片均由廣西日報記者覃鴻圖/攝)

編輯:林姍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