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燈工廠”閃爍智造之光 ——從“一車間”看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
來源:廣西日報  |  2024-04-28 11:36:18

  你記憶裏的發動機生産車間是什麼樣的?是高溫的環境、漫天的粉塵,還是嘈雜的噪音?

  在玉柴“黑燈工廠”,這些通通不存在。

  20℃恒溫、整潔的廠房和一塵不染的地板,自動導引運輸車裝載物料靈活穿梭,機械手臂在車間有序忙碌。4月23日,記者走進被譽為“黑燈工廠”的玉柴國六發動機五發生産車間,見證了充滿科技感的全新生産模式。

  “傳統加工工廠需要100多人操作的車間,現在全部由機器人和自動化機床替代完成,效率提高90%以上。”玉柴精益改善總監王玉茂告訴記者,通過數字化智慧化改造,玉柴國六發動機加工精度可達1微米,相當於兩構件之間的間隙僅有一根頭髮絲厚度的1/10,遠超國內平均水準,在行業內遙遙領先。

  改變,源於産品迭代的創新需求。

  近年來,隨著國六排放標準的全面實施,國六發動機逐漸成為市場主流。

  “比歐洲標準還要嚴苛的國六排放標準,對發動機加工的技術水準提出了更高要求。”王玉茂介紹,國五發動機精度要求是0.1毫米左右,國六發動機的加工精度則提升到0.01至0.03毫米。

  正是這微毫之差,鞭策著玉柴人向“新”奔跑。

  2018年以來,玉柴陸續投入近30億元,建成全面應用5G技術、管理中樞全流程數字化監控、發動機全過程自動化的數字智慧工廠。這,便是火爆出圈的“黑燈工廠”。

  其實,“黑燈工廠”並不“黑”,因無需人工操作,即使關燈也可運行而得名。

  記者現場看到,上千平方米的車間裏,所有工序均配置了智慧化“最強大腦”,技術人員只需在中控系統前輕點指尖,輸入所需要精加工的發動機型號、加工工序、加工時間等相關信息,車間便“聞令而動”精準生産,每道工序只需不到3分鐘;工業機器人、無人運輸叉車、桁架機械手等設備採用二維碼識別、3D拍照識別防錯等數字手段,確保了不同工序流轉的準確無誤。

  以前,産品檢測依靠工人對著圖表“精雕細琢”。如今,自動化機床對發動機進行全尺寸檢測,並在線對加工精度進行“自動補償”。

  “黑燈工廠”投用後,玉柴發動機成品製造率大幅上升,一台發動機12小時就可實現合格生産並成功下線,生産週期縮短80%,每年創造的可計算直接經濟效益超過2000萬元。

  “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在競爭中勇立潮頭。”國家卓越工程師、玉柴總工程師林鐵堅告訴記者,在過去的6次排放升級中,玉柴實現了全程領跑,每次産品發佈時間均比國家排放法規實施時間提前3—5年。

  今年一季度,玉柴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動力收穫國內外訂單超5萬台,同比增長超過30%。(廣西日報 記者 駱萬麗)

編輯:林姍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