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巷遺韻記錄昔日繁華
來源:廣西日報  |  2024-05-24 10:45:11

  原標題:古巷遺韻記錄昔日繁華

  ——梧州市維新里歷史文化街區走筆

古巷遺韻記錄昔日繁華

  巷口處的維新里牌坊。

  初夏時節,梧州維新里歷史文化街區裏古巷深深,遊客或駐足留影,或涼亭小憩,品茗閒聊。這裡古宅林立,古韻悠長,仿佛一磚一瓦承載著千年古城的滄桑與更迭。

  維新里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梧州老城中部,不僅是蒼梧古城遺址核心區、近代民居建築的聚集地,還是當年廣西革命活動的重要策源地,至今保留著中共廣西特委舊址等多個全國重點文物單位,見證了中國共産黨在廣西的早期奮鬥歷程。2020年,維新里被評為第四批自治區級歷史文化街區。

  走進維新里,青石鋪路,曲徑通幽。“此地曾是梧州府衙的所在地,歷經明清兩代,直至1913年,歷時長達544年。”梧州市歷史文化研究會老會長陳金源説,腳下這處遺址,曾是管轄岑溪、蒼梧、博白等九縣的明清州府行政中樞,附近那一段明清古城墻,見證著過往的榮耀。

  維新里原名“合益街”,後為表“棄舊圖新”之意,更名為維新里。街區內巷道縱橫,共有55條,保存完好的近代民居建築多達39座。“其中不乏百年前房地産開發的先驅之作,比如當時富商呂緝堂開發的建築,還有梧州首間戲院——合益戲院,這些皆是梧州商業繁榮的印記。”陳金源介紹。

  在巷尾轉角處,天主教堂的尖頂直指雲霄,成為梧州當前對外交往的標誌性建築,2013年3月,維新里天主教堂舊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廣西特委舊址就在維新里東一巷4號。梧州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彭志創介紹,在1928年1月,廣西地委改組為廣西省特委,以適應新形勢需要。同年6月,廣西特委書記朱錫昂到達梧州,9月,將特委升格為廣西臨時省委。在白色恐怖下,這裡曾是朱錫昂等地下黨領導人的秘密據點。

  漫步維新里街區,每一塊石板、每一棟建築都在訴説著梧州的過去。為保護這份歷史遺産,梧州市文物管理處今年爭取了60多萬元的資金,用於中共廣西特委舊址必要的房屋維修。梧州市將積極推進維新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努力保存並恢復街區原有的形制和結構特點,讓這片承載歷史文化底蘊的街區,得以完好地傳承給後人。(廣西日報 記者 周偉武 通訊員 李金霞 文/圖)

編輯:林姍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