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區出臺措施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實行“一號管三天”
五大類自選便民服務措施
近日,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和自治區中醫藥局出臺《落實全區重點問題整治改善就醫服務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圍繞診前、門診、急診、住院、診後等5個方面提出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以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的便利性、滿意度。
記者從自治區衛生健康委6月12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獲悉,此次專項行動於今年5月至10月開展,系列便民惠民具體措施中,包括規定措施和自選措施。
規定措施在全區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原則上應予開展。近期部分醫院已開始實施的“一號管三天”便民措施就是其中之一,即:3天內,患者挂普通門診號就診時,如果因檢驗、檢查當天不能完成或者不能獲取報告,尚未完成診療,可攜帶報告結果到同一醫院的同一院區、同一科室,由醫療機構安排復診,無須再次掛號,享受免繳普通門診診查費服務。
自選措施共有五大類43條便民服務措施,供各級醫療機構參考,全區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至少從中選擇3項措施開展。
五大類自選便民服務措施
診前 完善預約診療制度,推動檢查檢驗集中預約等多種預約模式;推廣診間、跨科、復診、診療團隊內、醫聯體內等多種預約模式;探索建立預就診模式等。
門診 進一步優化門診流程設計,縮短患者在門診的等候時間;建立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鼓勵醫療機構開設麻醉、疼痛、健康管理、傷口造口門診等新型門診;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結合實際彈性安排門診時間,滿足上班、上學等人群的就診需求等。
急診 提升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和120呼叫定位精度,縮短呼叫反應時間,加強院前院內銜接,實施急危重症患者“優先救治、後補手續”等。
住院 鼓勵三級醫院積極探索建立覆蓋門急診和住院全流程服務的疼痛管理新模式;鼓勵二級及以上醫院為患者提供營養篩查、評估、診斷、宣教、治療等臨床營養服務,開展住院患者心理評估,推廣分級分層的心理干預模式;鼓勵通過信息手段實現線上申請住院預約,實現線上信息填報、押金繳納、費用預交、費用結算、病歷列印等入出院手續;鼓勵建立患者入出院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等。
診後 依託醫聯體、醫共體等提升醫療服務連續性;建立患者隨訪檔案和隨訪計劃,建設基於患者服務為核心的多途徑智慧隨訪平臺,為患者提供便捷專業的院外康復和延續性治療,通過數據分析及時發現潛在問題,提供就診綠色通道等。(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關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