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地理信息測繪院主動籌劃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在生態審計中的服務應用,持續深化生態審計工作走深走實,取得良好成效。項目建設期間,建設成果在審計署駐長沙特派員辦事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及地市審計局等20多個部門推廣應用,高效完成審計專項267個,形成生態審計專題産品近400件,為全區審計、財政、環保等部門開展生態審計與績效評估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深化數據賦能,推動審計工作質效全面提升。該院持續強化測繪地理信息數據資源建設,充分發揮測繪地理信息數據覆蓋面廣、時效性強、分析效率高等優勢,大幅提升生態審計工作的感知、研判的精度和速度,效果顯著。在開展生態紅線保護審計調查中,利用無人機拍照成像、精準定位、數據捕捉等技術,獲取紅樹林生態修復區域最新影像數據,確定紅樹林種植區、灘塗和水域面積;對照歷年影像重點檢查區域內紅樹林被砍伐、破壞、侵佔的情況;根據規劃修復方案,現場審計紅樹林移植和補種情況,準確率達到90%以上,為後期紅樹林區域保護修復提供一手資料。
廣西地理信息測繪院利用無人機拍攝北海市合浦縣黨江鎮漁江村紅樹林區域情況 供圖 廣西地理信息測繪院
打造智慧平臺,深化審計業務一體化運作。該院傾力打造數智化生態審計平臺,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實景三維建模等技術,進一步深化“數據分析+疑點推送+現場核查”一體化應用,讓“數據多跑路、審計人員少跑腿”,開啟生態智慧審計新形態。在礦山修復治理專項審計中,將礦山復綠方案與實景三維模型相結合,利用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通過在線建模、關聯比對、二維三維聯動分析等方式直觀、立體、真實地展示開採活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以及生態修復後礦山的環境,為綠色礦山建設提供客觀的科學評價支撐,高效助力礦山的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治理工作。
強化技術支撐,拓展審計工作的廣度和深度。該院充分發揮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監督保障作用,持續加大對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水資源、礦山資源和大氣污染防治六大重點審計領域的技術支撐力度,拓展生態審計服務領域。2024年以來,該院承擔了國土空間管控、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動産升級以及財政風險防範等生態審計項目,助力民生領域生態資源環境成效明顯。在近期開展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審計中,該院綜合運用“天空地人網”一體化監測、時空多維度大數據融合與信息挖掘等技術手段,重點對高標準農田“非糧化”“非農化”等情況進行遙感監測,全面摸清涉及“非糧化”“非農化”的圖斑數目和面積情況,通過遙感監測技術賦能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文 覃現 蔣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