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平陸運河欽州市欽南區久隆鎮丁屋村河段,蜿蜒的航道與藍天白雲、田野山林互相映襯,構成一幅壯美畫卷。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周軍/攝
■編者按
今年8月28日,世紀工程平陸運河迎來開工建設兩週年。運河建設最近有何進展?如何把優質工程、綠色工程、廉潔工程的要求落到實處?廣西雲-廣西日報平陸運河報道戰隊再次出發,深入運河建設一線,為您帶來平陸運河最新報道。
8月下旬,處暑雖過,高溫和降雨仍輪換登場,但多變的天氣沒有打亂平陸運河的建設節奏——
三座梯級樞紐,塔吊林立,機器轟鳴,船閘主體混凝土的澆築已進入高峰期;
從南寧平塘江口到欽州入海口,134.2公里的距離,高標準航道正在開挖,“天驊”船接力“天鯨號”,不斷掘進……
兩年前,世紀工程平陸運河正式開工建設,廣西人民的百年夙願,從夢想照進現實。
兩年間,全區上下齊心協力,2萬多名建設者投身其中,“一河貫通、八桂向海”的世界級運河,雄姿初顯。
從空中俯瞰,平陸運河連通西江和北部灣,建成後將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上的最美曲線。西南地區貨物由此出海,較走廣州港縮短內河航程560公里以上,每年帶動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節約運輸費用52億元以上。
正因如此,廣大建設者正以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高標準、高品質推進運河建設。在打造優質工程上持續下功夫,堅持“四個一流”,持續健全品質標準體系,嚴把工程品質關和工程建設安全關,努力建成“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示範項目。
打造“平安百年品質工程”
平陸運河建設的一大重點,是船閘主體混凝土澆築。
當前,平陸運河關鍵控制性工程——三座梯級樞紐均已進入混凝土澆築高峰期。
在第一座梯級馬道樞紐,站在兩岸巨大的高邊坡往下看,60多米深的基坑內,塔吊林立,鋼筋交錯。
工人們揮汗如雨、默契配合,同步搭建鋼筋骨架和支模,為接下來的混凝土澆築做足準備。
“今年7月7日,馬道樞紐下閘首中墩輸水廊道順利封頂,8月12日上閘首中墩輸水廊道順利封頂,其他澆築結構施工有序進行中……”談及工程進度,中交二航局平陸運河馬道樞紐項目負責人黃海波如數家珍。
馬道樞紐船閘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最大的內河省水船閘,混凝土澆築量約336萬立方米;企石、青年樞紐船閘主體混凝土澆築量同樣巨大,分別達到249萬立方米、76萬立方米。
如此巨大的混凝土澆築量,如何防止開裂,實現“船閘主體耐久性達到130年以上”的建設目標?
溫控是關鍵。採訪中記者看到,馬道樞紐智慧拌合工廠內,鼓風機“嗡嗡”作響,對著正在攪拌的混凝土不斷送風,不時還有片冰投入其中。
“混凝土出廠溫度不得高於16℃。”黃海波説。
即將澆築的倉面,鋼筋骨架內密布水管,周圍還安裝了溫控探頭。“風冷+片冰+冷卻水”,一套縝密的溫控措施,在電腦控制下協同“作戰”,嚴密保護著混凝土的成型過程。
而靠海最近的青年樞紐,還需克服潮位變化時海水對船閘結構頻繁的氯離子侵蝕。平陸運河集團聯合多家參建單位以及國內頂尖高校、科研院所,經過600余塊試塊測試,最終找到了混凝土中加入抗腐蝕增強劑的最佳“配方”,有效解決了青年樞紐混凝土的耐久性問題。
隨著一道道技術難題解決,船閘主體混凝土澆築順利推進。廣西平陸運河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程耀飛説,截至8月22日,馬道樞紐已累計完成船閘主體混凝土澆築73.4萬立方米,企石樞紐完成68.5萬立方米,青年樞紐完成17.1萬立方米。
兼顧高效便捷安全
平陸運河通江達海,不但要“通”,更要高效、便捷、安全、舒適。
為了讓過往船舶“走”得舒心,平陸運河全線設置了兩座水上服務區。
其中一座是位於運河起點平塘江口和馬道樞紐之間的新福水上服務區。
8月20日,天氣炎熱,記者在新福水上服務區看到,一道長達560米的混凝土墻矗立著,施工機械正在墻內平整地面。
這是新福水上服務區的重力式碼頭,今年6月29日已順利封頂,目前正在做橡膠護舷等附屬設施安裝和後方回填。回填區將建設加油區、生活區等建築物,建成後為過往船舶提供航道管理、船員服務、生活供給、環保服務、應急保障等。
“水上服務區就是船舶的補給站。”廣西平陸運河建設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王顯張説,從新福服務區順流而下,在欽州城區段還設有一座欽州水上服務區,有13個泊位,能為更多的船舶提供服務。
平陸運河全線設計Ⅰ級航道,供5000噸級船舶通航,設計標準極高,意味著施工難度也大。
8月21日,天降大雨,運河各段航道施工並未停歇。
在運河欽州市丁屋大橋河段,一艘水上挖泥船正揮舞著巨臂,掏挖著河道內的淤泥。
“我們克服了高溫、雨季、水下爆破等各種困難,嚴格按設計標準施工。”中建築港集團有限公司平陸運河航道11標項目執行經理陳志成説,這段航道必須保證6.5米左右的運行水深,航道頂寬在100—120米。原欽江河段狹窄的地方,往外擴寬了三四十米。
兩年來,經過疏浚、炸礁等一系列施工後,11標16.78公里的航道,已累計完成1000多萬立方米的土石方開挖,完成邊坡防護面積41萬平方米。
為了平衡65米的水位落差,平陸運河設計馬道、企石、青年三座梯級樞紐,均建設省水船閘。
“省”與“快”並不矛盾。
平陸運河省水船閘同時也是世界運行速度最快的省水船閘。
“科研團隊經過1000多次實驗,成功提高了船閘閥門的啟閉速度和灌泄水速度。”平陸運河集團科技信息部副部長閆強説,省水船閘建成後,船閘閥門啟門的速度可達每分鐘8米,閉門的速度可達每分鐘16米,是國內外船閘閥門啟閉速度的2—4倍,閘室與省水池之間的灌泄水時間可控制在16分鐘之內。
快的同時,還兼顧安全。
為了保證快速灌泄水時閘室內停泊船舶的安全,天津水運科學研究院受託,模擬平陸運河的水文條件,在實驗室內按比例做了航道模型,試驗不同水流對行船的影響。最終驗證了在灌泄水流量快速增加時省水船閘的安全性,實現了國內水頭最高的省水船閘安全高效輸水目標。
創新敢為天下先
8月21日,記者登上正在平陸運河欽州城區段作業的“天驊”船。只見兩根巨大的鋼柱直插河底,在水流中穩住船身,船頭的鉸刀飛快旋轉,粉碎河底堅硬的岩石。碎石、泥沙被吸入長長的管道,送到了幾公里外的吹填場。
今年6月22日,“天驊”船接力“天鯨號”,進入欽州城區段施工。儘管“身材”小一號,但“天驊”船仍然無法通過沙井欽江大橋保通橋。為此,“天驊”船經過了歷時90天的限高改造,其上層建築及部分結構設備改裝為可拆解式,有效降低了船身,順利通過保通橋進入作業區。
“這在國內尚屬首例。”“天驊”船政委劉超説。
能讓國之重器“天驊”船為之“瘦身”,平陸運河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幹工程,平陸運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第一條通江達海的運河工程。
新,也就意味著無先例可循,從設計到施工,很多領域都得去摸索、去攻克。
崇山峻嶺變航道、原有河道裁彎取直、海量土石方綜合利用、高效集約利用水資源……一道道難關擺在建設者面前。
怎麼辦?只能以創新為“馬”,以科技執“鞭”,以苦幹實幹巧幹為“道”。
“我們廣泛尋求智力支持,以嚴謹科學實驗數據為支撐。”閆強説。
為了高標準、高品質建設平陸運河,我區建設平陸運河廣西院士工作站,組建了2個院士團隊和5位院士領銜的技術諮詢委員會、8家國內一流設計單位為核心的設計團隊。同時,聯合北京大學、東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廣西大學、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等30多所國內知名大學、科研機構,開展20多項重大科技攻關。
省水船閘是平衡西江下游與平陸運河用水的關鍵。馬道、企石樞紐建設的三級疊合式省水船閘,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省水船閘,比普通船閘省水60%左右,預計年節省水量10億立方米。
僅省水船閘一項,從運河項目建議書編制,到工程可行性研究,再到項目初步設計,就先後進行了幾十項數字模型試驗、成百上千次物理模型試驗。
兩年,光陰流轉,運河日新月異。
沙坪河與舊州江之間分水嶺段全然變了模樣,馬道樞紐那高達188米的高邊坡在訴説著建設的不易。長期奔波在一線的管理人員程耀飛和在複雜輸水廊道有限空間內作業的鋼筋工王東升一樣,臉龐都已曬得黝黑。
然而,想到再過28個月,運河通水、千帆競發,他們覺得這一切都值得。(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趙 超 通訊員 韋璐明 黃達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