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廣西自貿試驗區設立五週年建設成果新聞發佈會在南寧舉辦。發佈會介紹,自2019年8月30日廣西自貿試驗區設立以來,有效發揮了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國家賦予的120項試點任務全面實施,累計形成169項自治區級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區複製推廣,其中54項全國首創,7項獲海關總署批復備案,2項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
發佈會現場
全力抓試點、謀創新,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不斷彰顯。國家349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廣西基本實現全面複製推廣。如在推動高水準制度型開放上,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南寧國際商事法庭,設立中國—東盟庭審中心,集聚國際司法、公證、仲裁、民商事調解等法律機構,助力廣西企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在打造面向東盟的開放前沿和窗口方面,依託中馬“兩國雙園”合作機制,發揮欽州港、關丹港海鐵聯運物流通道優勢,建設中西部地區以及面向東盟的再生原料樞紐港。創新“邊民互市+落地加工”改革和進境水果“分層查驗+承諾提離”等模式,廣西自貿試驗區外貿從2020年的1778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3064億元,年均增長19.9%;廣西邊民互市貿易規模5年來穩居邊境省區首位。
積極破難題、激活力,對外開放水準進一步提升。廣西自貿試驗區圍繞企業發展需求主動破難題、通堵點、提效率,實現多個全國性“首個、首趟、首票、首筆”,對外開放水準進一步提升。在通關創新方面,友誼關口岸在全國率先開展邊檢快捷通關改革,在全國邊境公路口岸實現“多卡合一”作業和“一站式”通關,日均進出境車輛從980輛增長至1600輛;建設中越首個跨境智慧口岸,開通全國首趟中越中藥材進口專列、全國首票進口越南榴蓮、全國首票進口越南百香果等。在金融開放方面,全國首創中馬欽州産業園區金融創新試點。
堅持聚主體、優服務,産業鏈供應鏈與國際深度融合。南寧片區形成了以生産性服務業為核心的産業集群;欽州港片區初步構建起石化化工、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産業鏈,欽州石化産業園工業産值突破1000億元;崇左片區形成了以東盟特色産品加工、跨境電子信息為重點的跨境産業鏈。五年來,廣西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全區萬分之五的土地面積,累計實現全區37.5%的實際使用外資和38.5%的外貿進出口額;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由2020年的559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123億元,年均增長26.2%;稅收收入由2020年的43.5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28.3億元,年均增長43.4%。
主動拓市場、強聯動,服務國家戰略取得明顯成效。廣西自貿試驗區結合園區佈局,設立了南寧、欽州、崇左、北海、防城港五個協同發展區,推動其與自貿片區創新協同、政策協同、發展協同。推動成立粵桂瓊自貿試驗區(港)聯盟,共同推動制度型開放、加強港航合作。聯合雲南、黑龍江、新疆等自貿試驗區深化沿邊開放,與雲南推出跨域合作“一站通”海鐵聯運新模式,促進雙向物流更加便捷暢通。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朋友圈”拓展到18個省(區、市)72個城市152個站點,通達全球124個國家和地區的518個港口。(文/圖 林姍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