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在高水準發展中提升民族凝聚力
來源:新華社  |  2024-09-04 12:56:19

  原標題: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丨八桂大地展新顏——廣西在高水準發展中提升民族凝聚力

  廣西柳工是全球銷量領先的裝載機生産商,它的一位業務負責人把産業的成功原因之一歸功於該公司數十個民族員工的團結努力。

  柳工裝載機智慧工廠製造總監姚東旭説:“我們的生産線上有漢族、壯族、苗族、瑤族、侗族等民族的工人。他們有不同風俗習慣,但都能和睦相處、努力工作,支持著公司的正常運營發展。”

  工廠尊重員工們的風俗習慣,開展各類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在生活上給予必要的幫助。同時,所有員工都遵守工廠的統一管理制度。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中國五個自治區之一,也是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這裡居住著幾十個民族,其中有12個世居民族。廣西積極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今年加快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

  各民族都把心思放在發展上

  由於歷史原因,廣西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直到20世紀80年代,它仍是戰爭前線。自黨的十八大以來,該地區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2020年11月20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廣西最後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廣西54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

  三江侗族自治縣委書記賀瑩認為,發展快的原因之一在於各民族都把心思放在發展上,“百姓財富的增加和收入差距的縮小是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因素”。

  三江是一個生動案例。當地結合民族傳統文化和生態環境資源,通過引進外部投資者並借力粵桂協作,促進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今年,位於三江的程陽八寨景區成功被列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遊客紛至遝來。

  丁蓮聲是來自廣西來賓的漢族姑娘,她嫁給程陽八寨的一名侗族小夥,並在村裏開了一個店舖做服裝租賃和攝影生意,夫妻倆在旅遊旺季每天從早上7點忙到晚上11點。

廣西在高水準發展中提升民族凝聚力

  丁蓮聲在查看自己店舖中的侗族服飾。新華社記者郭軼凡 攝

  “旅遊的開發,也推動了不同民族的交往。我們可以學習對方的經驗,更好地發展。”出生於侗族刺繡世家的覃桂珍説,她把傳統的刺繡應用到了現代時裝上,並在程陽八寨景區開了自己的第二家侗繡店舖。

  瑤族人郭友暉自駕帶著全家人從金秀瑤族自治縣來到程陽八寨旅遊,他認為侗族文化給他帶來了驚喜。他曾在深圳打工,看到家鄉金秀髮展了,回來創業開了快遞公司,現在有30多名工人。

  金秀的發展也很快。它“復活”了傳統的瑤醫藥産業,並讓它走出大山,在廣西之外不少城市開設了醫療站。“我為瑤醫藥被全國更多人接受而自豪。”金秀瑤醫醫院的工作人員梁喜梅説,她家祖祖輩輩都用瑤醫藥養生治病。目前,北京、廣東、四川都有人“打飛的”來到廣西接受治療。

  互聯互通促進交往交流交融

  事實上,近年來,公路和鐵路網的不斷完善,為不同民族間的互訪和經商提供了機會。像防城港市東興市這樣的邊境小城也通了高鐵。

  一條全新的國際物流大通道也在加速延伸。“一帶一路”標誌性項目——西部陸海新通道從重慶起始,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雲南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全球120余個國家和地區。廣西各民族生産的産品——從柳工機械、五菱汽車到柳州螺螄粉,出口到了五大洲。

  柳工在三江參與修建了20條産業路,使大山中的村莊與外界相連。村民蘇維松説:“現在貨車可以開到山上,把我養的雞鴨鵝和蛋類運出去。我的養殖場一年産值達到了160萬元。”

  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産業和社會保障的發展、百姓收入的增加,廣西各民族兒童輟學率、嬰兒死亡率和傳染病發病率等都顯著下降。

  近年來,中央政府進一步加大對民族地區扶持力度,少數民族發展資金規模逐年增加,“十四五”時期,廣西的龍勝各族自治縣已獲得3488萬元發展資金,用於道路、飲水及其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嚴慶將民族地區的穩定發展,歸因于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成功。他説,在中國,所有民族都保持著自己的特點,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

  民族地區可以制定自己的法規來保護民族文化和振興當地産業。近年來,龍勝出臺多項措施保護和發展民族特色村寨。由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通過的《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梯田保護條例》,也將於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共同為美好的未來而歌唱

  在三江,政府將居住在偏遠大山裏的數千名各族貧困村民遷移到位於縣城的新小區。以前大山裏各民族群眾分開居住,現在不同民族群眾可能住在同一棟樓,大家常常串門嘮家常。

  在新小區,村民們住上了樓房,孩子上學、看病都更方便了,社區附近還有油茶加工、藤編等産業,就業也很方便。

廣西在高水準發展中提升民族凝聚力

  古宜鎮南站社區工作人員石蘇秀(左)正回答瑤族婆婆奶玉鋒有關高齡補貼的諮詢。新華社記者郭軼凡 攝

  “我們幫助他們適應新的生活方式,比如指導他們如何申請醫療和社會保障。”在一個政務工作站,古宜鎮南站社區工作人員石蘇秀正在用瑤語回答瑤族婆婆奶玉鋒有關高齡補貼的諮詢。

  片區派出所民警楊柳的一項工作是協調居民關係。由於風俗習慣不同,新小區居民之間難免有小摩擦。“我告訴大家,既然我們現在住在一起了,就應該接受並尊重彼此間的差異。”

  在南寧市蟠龍社區,15個民族居住在同一個社區。社區居民自發組成一個合唱團,每週都會聚在一起,帶上自己民族的樂器,進行合唱練習。

  居民潘金英説:“當我們互相學習,共同為美好的未來而歌唱時,我感到非常高興。”(記者郭軼凡、李歡)

編輯:林姍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