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邊境口岸的變與便
來源:廣西日報  |  2024-10-14 12:54:50

  10月11日午,來自廣西憑祥的司機張斌通過微信小程式申報從越南入境,智慧卡口系統自動識別車牌號完成比對核驗後,即刻對他的貨車放行。

  “以前進出都只有3個通道,而且還得排隊,現在車道數量增加了,能同時容納12輛車進出,對我們來説,能節約一半左右的時間。”張斌告訴記者。

  變化,不僅體現在通關時間,更是廣西致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廣西與東盟國家交往日益密切,雙邊貿易規模快速壯大,經友誼關口岸進出口貨物呈井噴式增長。

  10月12日清晨,記者來到友誼關口岸,這裡早已車水馬龍:燕窩、榴蓮、智慧手錶等東盟國家的貨物從這裡進入中國市場;電纜、鋰電池組、整車、汽車零部件等中國貨物,由此進入東盟市場。

  友誼關口岸是中國通往越南及東盟各國最大的陸路口岸,也是不少企業開展進出口貿易的首選。數據顯示,2012年經友誼關口岸進出口的商品僅2000多種,至2024年9月已增至6000多種。

  與之前火龍果、菠蘿蜜等農産品和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産品不同,如今經友誼關口岸進出口的商品多為高價值的榴蓮等水果和手機、電腦配件等機電産品。

  為保障通關暢通,廣西不斷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升級口岸功能,提升通行能力。

  廣西榮盛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貨物代理人余偉鵬,正在運用“智慧友誼關”手機App查看公司當天代理申報貨物的通關情況。

  “在智慧小程式裏,能自動排隊、叫號、查驗,我們還能實時查看車輛通關情況。”余偉鵬説,現在他們已經不需要拿著單證到前臺排隊,也不需要在現場時刻觀察是否有空出的查驗位,“這些都能在App上解決,方便!”

  智慧化管理,友誼關口岸貨物通關可節省20%的等待時間,查驗車位週轉效率提升35%,而且,數字化、全留痕取代了原來企業遞交申請、領取方案等線下跑腿環節,單票作業可節省等待時長3.5個小時。

  記者了解到,過去,友誼關口岸作業區域面積較小,中越兩國車輛需要在監管作業場所進行貨物接駁,堵車和貨物滯留現象較為嚴重。

  為解決這一難題,2012年至2024年,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南寧海關等部門加強協作,持續推動口岸建設,將查驗車位從28個增加至76個;增加卡口三貨運通道,實現保稅貨物車輛、一般貿易車輛“雙軌並行”;友誼關口岸擴大開放至浦寨、弄堯通道,形成“一口岸三通道”的格局……

  據海關部門統計,今年前8個月,經友誼關口岸進出境車輛46.2萬輛,同比增長16.1%,創歷史新高,日均通行量超過1800輛。

  “我做進出口貿易已有10年了,口岸的變化都看在眼裏。”廣西華泰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光華介紹,今年以來,公司已完成貨物進出口約5000櫃,較10年前增加了約4倍。

  改革,不僅增強了口岸的通行效能,更為廣西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提供了堅實支撐。

  更為可喜的是,全國首個跨境智慧口岸:中越友誼關—友誼智慧口岸項目正加快建設,建成後,貨物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無人化、智慧化通關。

  一個更智慧、更便捷、更高效的跨境口岸,正在各方期待中拔節生長。(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羅 婧)

編輯:林姍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