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市入選“自然城市”平臺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0-28 17:24:44

  10月28日,廣西桂林市入選“自然城市”平臺新聞發佈會在南寧舉行。發佈會介紹,北京時間10月27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第八屆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會宣佈,桂林市入選“自然城市”平臺。

  “自然城市”平臺是由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大自然保護協會、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國環境署等組織共同推進的合作夥伴倡議框架下建立的線上互動平臺,是全球最大的城市和地方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與案例分享平臺。入選該平臺要求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突出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桂林市是廣西首個入選“自然城市”平臺的城市。這是對近年來桂林市加強漓江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肯定認可認同,將有力提升桂林國際影響力,助力打造桂林世界級旅遊城市。

  近年來,桂林市堅持以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為統攬,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保護與城市發展、生態産品與價值實現、生態修復與全域治理,全面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實現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目前,桂林市共有32處自然保護地,其中自然保護區12處,風景名勝區4處,森林公園7處,地質公園4處,濕地公園5處,面積62.41萬公頃,佔全市國土面積的22.45%。全市境內已知維管束植物種類3120種,特有物種繁多,生物群落結構多樣。

  桂林市入選“自然城市”平臺是廣西生態環境保護久久為功的生動縮影。今年1至9月,廣西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並保持全國前列,全國水質排名中9市進入前30名、5市進入前10名,其中,柳州市居第一位,桂林市居第三位。廣西生態品質指數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二,生物多樣性豐富度保持全國第三。累計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1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6個。建立自然保護地223處、自然保護區78個(國家級23個),陸續發現植物新種50余種,新增陸生野生脊椎動物136種。布氏鯨、中華白海豚、東黑冠長臂猿等珍稀動物頻現,白頭葉猴保護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竑表示,廣西將以桂林市入選“自然城市”平臺為契機,分層級打造美麗廣西樣板,開展美麗城市、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等美麗系列建設,以點帶面全方位建設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強區;推進打造生態環境與大健康暨宜居康壽廣西品牌,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文 林姍婷)

編輯:蔡俊聰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