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厚植生態優勢,保護好廣西山山水水新聞發佈會,介紹2024年以來廣西生態環境保護情況。
發佈會現場 攝影 徐倩倩
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寧耘介紹,全區生態環境系統不斷厚植生態優勢,以全面推進美麗廣西建設為主線,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以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持續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廣西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2022—2023年度連續兩年獲評國家優秀等次。
在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建設上,廣西推動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等近10項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甘蔗制糖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等30余項地方環境標準規範;印發《美麗廣西建設實施方案》,全面推進美麗廣西建設;建立健全14位自治區領導分片督導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幫扶工作機制,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環境問題,全面推行河(湖)長、灣長、林長、田長制,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在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上,廣西逐步建立科學精準依法治污制度機制。2024年1至11月,全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98.5%,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22.9微克/立方米;全區112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8.2%以上,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0;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為92.9%。
在築牢祖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生態環境部簽署築牢南方生態安全屏障合作協議;廣西、浙江等9省(區)聯合發佈《築牢祖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聯合行動倡議書》,加強與雲南、貴州、湖南等省份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打造廣西生態環境與大健康暨宜居康壽品牌,廣西有38個長壽之鄉,佔全國三分之一以上;實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首次發佈漓江生態環境品質指數並繼續發佈漓江生態環境品質報告,推動漓江保護申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地球衛士獎”。
在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上,廣西堅持綠色産業化、産業綠色化兩條腿走路,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推動制糖、鋁、機械、冶金等傳統優勢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産業鏈,提升發展“含綠量”;開展廣西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成效評價研究;大力推動綠色金融“貸”動綠色發展,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項目累計入庫52個,計劃總投資超過千億元。
寧耘表示,新征程上,廣西將改革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厚植生態環境優勢,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讓高顏值的“綠水青山”不斷轉化為高價值的“金山銀山”,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廣西。(文 蔡俊聰 實習生徐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