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梧州市主動對接融入廣西“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聚焦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和營商環境優化,全力保障交通物流和産業項目用地。截至12月30日,全市獲批建設用地61宗,總用地面積701.8公頃,有力保障了梧州(龍眼咀)至碩龍公路(梧州環城高速南段)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建設。
梧州臨港經濟區碼頭 供圖 梧州市自然資源局
梧州是廣西的東大門,扼潯江、桂江、西江總匯,是廣西距離粵港澳大灣區最近的城市之一。為主動對接融入廣西“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加快打造“一極三城”建設“四個梧州”,梧州市自然資源局從國土空間規劃保障入手,調整多項規劃編制實施任務,為交通路網、港口碼頭、運輸樞紐站、西江水運航道整治、現代物流産業、通道與産業融合發展等近300個項目預留用地空間,確保項目用地的合規性,加快物流大通道建設。
今年初,梧州市自然資源局制定重大項目建設用地全週期服務保障機制實施方案,從規劃預留、指標保障、強化供給、挖掘存量、優化環境、加快辦證六個方面實施全方位服務、全鏈條保障。截至12月30日,共組織建設用地工作專班上門服務30次,服務重大項目165個,有力保障了藤縣低碳循環經濟産業園、岑溪市糯垌稀土礦建設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建設,推動包茂高速公路梧州收費站(平浪)遷建、梧州港中心港區大利口作業區二期7號泊位、梧州高新區疏港大道等6個牽引性工程項目前期工作。
藤縣中和陶瓷産業園 供圖 藤縣自然資源局
為保障産業項目用地,梧州市自然資源局還創新打造“梧優先鋒 自然為您”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品牌,實行“一企一策”“一項目一團隊”“一線工作法”等措施,推動臨港經濟區循環片區的智慧鑫峰年産50萬噸再生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沐邦高科項目從城區上報用地組卷材料到獲得批復,僅用6天時間,刷新了梧州市項目用地審批效率的歷史紀錄。(文 扶元平 李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