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深藍,廣西奏響海洋牧歌
來源:廣西日報  |  2025-01-06 18:02:16

挺進深藍,廣西奏響海洋牧歌

收穫金鯧魚場景。(本版圖片均由欽州市海洋局提供)

  這邊,距北海市僑港鎮12海裏之外的深海網箱養殖區域,一網網紅鰭笛鯛起箱遠售;那廂,欽州市龍門群島七十二涇十里蠔排延綿不絕,高唱海洋牧歌。當前,廣西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現代漁業挺進深海。

  這首歌有數字為證。

  2023年,廣西海水産品總産量222.4萬噸,居全國第6。其中,近江牡蠣産量71.55萬噸,位居全國第一;金鯧魚産量8.8萬噸,南美白對蝦産量32.79萬噸,均位居全國第二。這一年,廣西以6.9萬公頃的海域面積創造了345.68億元産值。

  2009年,廣西首個120口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在防城港市白龍珍珠港海域建成,成為最早探索深遠海養殖的省區之一,拉開了海水養殖由近岸向深海轉變的序幕。

  耕海牧漁,建設海洋牧場、藍色糧倉,廣西探索不止步。

  “十三五”以來,在中央漁業油價補貼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廣西撬動社會資本30多億元,深遠海養殖呈井噴之勢。截至目前,全區從事深遠海養殖企業達36家,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4538口,養殖水體超過763萬立方米,底播養殖面積33.2萬畝。

  優化養殖品種,海洋牧歌越唱越響。

  防城港市容海漁業有限公司深水網箱養殖金鯧魚一路高歌,現有周長80—120米、深7米深海抗風浪養殖網箱140口,總水體約60萬立方米,年産金鯧魚約5000噸,銷售收入約1.4億元;欽州市聚豐公司開展標準化拱棚小池塘養蝦,年産5720噸,産值2.8億元。南美白對蝦、金鯧魚、欽州大蠔……我區加強新品種選育,發展適銷對路、附加值高、消耗排放低的水産品種。

  始於1979年,廣西是全國最早開展人工魚礁建設的省區,海洋牧場由“投石造礁”向生態型再向休閒型轉變。目前,廣西已打造4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造及投放人工魚礁48.94萬空立方米,涉及海域1789.26公頃,放流各類海洋水生生物苗種15億單位。

  北海冠頭嶺西南海域精工南珠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是廣西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民營企業為投資主體的休閒型海洋牧場,正向現代漁業展示、餐飲、垂釣休閒、海洋觀光等休閒漁業功能性拓展,積極探索現代化海洋牧場發展之道。

  藍色海洋藍色經濟,廣西實施水産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開展國家級水産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創建,加快發展陸基圓池循環水養殖、拱棚小池塘養殖、重力式深水網箱、新型環保抗風浪蠔排(繩、球)養殖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強化養殖尾水治理措施,推進養殖尾水達標排放或循環利用。

  同一片藍天同一片海,廣西漁業對外合作揚帆遠航。

  支持廣西海世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文萊—中國(廣西)漁業合作示範區,幫助文萊漁業跨越發展;支持廣西祥和順遠洋捕撈公司在非洲毛裡塔尼亞建設遠洋漁業綜合開發園區,是中國在西非投資建設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綜合效益最強的漁業加工項目之一。

  廣西建成面向東盟的漁業新品種新技術交流合作成果展示基地(試驗站),引進馬來西亞大蝦、蘇丹魚等特色名優水産品種;成立“馬來西亞—中國(廣西)水産優良品種聯合研發中心”,與緬甸敏撒尼水産集團、越南清化水産集團公司、越南南新國際有限公司等簽訂合作協議,與馬來西亞沙巴大學聯合成立貝類國際實驗室;多次在老撾、印度尼西亞等國家舉辦設施漁業養殖技術培訓班。

  中越兩國從2017年起聯合開展北部灣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迄今已成功舉辦7屆,為促進北部灣漁業可持續發展、中越兩國漁業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莫迪  通訊員 黃智)

編輯:林姍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